善于沟通乐于学习敢于挑战勇担责任
——全市部分学校校长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本报记者冯庆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点
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黄励军
今天召开部分校长座谈会,集中议题是研究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其实,市领导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关注一以贯之。去年市党代会之后,市领导在深圳小学调研时就明确提出,对学生要做到“健康第一、安全第一”;去年6月份到罗芳中学看望王伟华老师时,还要求特别要关注心理上有问题的孩子;教师节又提倡更多地关注那些条件一般、新建的、薄弱的学校,提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上周一,召集市教育局班子成员部署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如何落实2004年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每年6月发动全社会集中关注未成年人教育、开展“一帮一”活动,市教育局正在具体工作中抓紧贯彻落实。
学生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原因很复杂,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也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德育工作、社会学、医学、遗传学等等。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就推卸学校、校长和老师的责任,相反,我们要有积极的态度,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最直接的“主战场”是学校,不仅学校要能够作为,有所作为,同时学校也是可以影响家庭、影响社会的。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今年列入了市教育局工作要点。最近,市教育局又专门研究,准备印发《关于强力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各个学校都要逐步建立家长委员会,吸收热心家长参与,办好“家长学校”,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利用覆盖全市的教育信息网络,建立心理咨询网站,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咨询辅导;学校要开设心理服务热线,设立心理健康教室;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心理咨询辅导能力,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发动学生互相关爱,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组织家长主动了解和理解孩子,加强心灵沟通,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霾,真正让孩子们有地方倾诉心声,有地方排遣郁闷,有人来帮助解开心结,沐浴阳光,健康成长。
班主任应该是好的心理导师
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王鉴
我们认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问题、人际关系、情绪问题、人格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业,很多心理问题由学习引发而来。比如我市前几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学生认为最大的苦恼是厌学,厌学就是由学习压力太大引发的,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指标,很多心理健康问题都反映出不良的人际关系。情绪问题则反映出一个人的焦虑水平。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就是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焦虑程度,焦虑程度高,情绪就会出问题。人格问题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对于社会的适应情况怎么样。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少数学校开始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第二阶段开始于2000年,全市开始有组织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开展探索普及性工作模式的课题研究。很多学校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现在全市中小学有200余所学校不同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有专业心理教师约100名。
我建议:一是学校可以采用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表明,班主任通过培训和实践,是可以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最了解本班学生,最容易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指导,同时也可转介给专业心理教师。二是要加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建设。福田区已建立了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并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三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宣传,尤其要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危机出现时,如果当事人有求助意识,或当事人周围的人有帮助意识,心理危机就可能得到化解。四是要求学校必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经过10多年的探索积累,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走向规范,现在有必要进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阶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长效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要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还要教学生学会幸福生活。
单纯强调分数不利全面发展
南华中学校长
李永生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全社会都应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单某一个方面的努力是办不好教育的。比如不恰当地宣传高分学生,可能会导致分数第一的倾向,而当分数被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甚至是惟一标准时,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把发展的目标定在高分上,其他方面可能就被忽视、甚至忽略。
我们绝不是不要分数,素质教育和追求高分数也并不矛盾。但不管是什么形式——会议也好、电视也好、报纸也好——只要把分数定为衡量学校、衡量老师、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就必然会放弃本应该认真抓的东西,比如人生观、如何做人、健全人格、健康身体等等,全面发展就变成了单一的分数发展。
我们希望各级领导和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媒体要从教育科学、从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报道学校发生的问题,给学校发展以积极的、宽松的舆论环境。家长要从法律和道德上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我们学校则应当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学校家庭社会共担责任
深圳中学校长
王铮
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不是单纯由学校教育决定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尤其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价值观念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因此,当我们谈论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时候,不能离开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不能不考虑到时代特点给予青少年的重要影响。
尽管如此,学校教育仍然在青少年人格塑造和心理教育方面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因为除了家庭,伴随着一个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在受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学校中完成的。过去,学校教育过于强调教育的正确性,却很少关注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一直认为,学校不仅要研究教育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也要研究教育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我们要走近学生,研究学生的潜文化,研究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状态,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施加教育的影响。
今天的青少年,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姿态成长。正是意识到了学生心理的时代特点,考虑到了教育的有效性,深圳中学从很早就开始了心理教育。早在1995年,我校就引进了心理学研究生,同时将活动性的心理课程搬进课堂,通过体验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的成长,并且专门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对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如今,开设心理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潮流。我校还被评为广东省心理教育的首批示范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我校还成立了一个由7个辅导员组成的独立部门———学生辅导中心,重点研究学生、进行教育策划和心理辅导工作。每一个深圳中学的学生都要上两年的校本必修课———辅导课,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与辅导员进行个别会谈。不仅如此,我校倡导一种更人性化的管理、教育学生的方式———以辅导的姿态去工作,以心理化的原则去教育、管理学生,这也是高中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有人说,问题孩子后面一定有一个问题父母。在这里,我们深切意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套,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的教育配套是何等重要而迫切。温室里的花朵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突然变得像仙人掌一样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蚀,一个被抱着、盯着长大的孩子不可能突然变得理性自律、独立自主,这不是年龄的增长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套,学校教育自身一致性和延续性的问题。而这,
正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整个教育体系需要反思的。 用爱唤起心中的真善美
翠园中学校长衷敬高
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观念、文明习惯,引领青年成长。要特别关注下面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据权威部门统计,现代中学生,尤其是发达地区的中学生,患有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约千分之十五有心理问题。一些发达地区要求在有条件的学校按千分之一至一点五的标准配备专职心理学老师。二是健全人格教育。只有倾注爱的情感,才能唤起学生心中的爱和真善美;要教会学生孝敬父母、感激师恩、关爱他人。爱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辩证地看待学业,平静地欣赏差异的美丽,尊重差异,承认差别。差别是绝对的,“差生”是相对的。提倡态度和努力,反对消极和懈怠,开启学生内在的自省、自觉、自律,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成为一个善于沟通、乐于学习、敢于挑战、勇于创新并富有责任感的身心健康的公民。三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对那些学习成绩好、但却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四是挫折教育。让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明白社会竞争的不可避免,正确处理好各种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和压力。
我们还要关注中学生中除学业压力以外的其它压力,如人际关系、家庭所发生的变故等。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家长,特别需要就此多与孩子沟通。
欣赏每个生命的独特性
松坪学校校长
罗楚春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作为学校,应当树立生命教育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命是整体的存在,生命由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所构成。因此,在教育中,务必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而不只是简单的“认知体”;务必把学校生活当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而不只是认知学习及其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最有价值?也许有的人会说:是知识!但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学到知识,而是做人:包括人的情感,人的意志,人的人格、态度、习惯,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因此,作为学校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外,更要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人格的建构和精神世界的发展。
欣赏学生生命的独特。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由于遗传、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学生的生命存在着明显差异性。这就导致每一个学生既有长处又有不足。我们不可能强迫学生就范于某一刻板的教育要求或“齐步走”的教育模式,而应该尊重生命的差异,欣赏学生生命的独特,因材施教,注意发挥、赏识学生的长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个学生才感到自己是一个“大写的人”,才感到自己在班上不可或缺,是班上举足轻重的人,才会树立起自尊和自信。
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前苏联合作教育学派的教育家们说得好:“孩子们都是以诚对诚的,以诚待之,他则报之以诚。”这种以诚对诚的关系就是一种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正是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会产生一种轻松感、愉悦感、幸福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将极大地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开设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生命宝贵,我们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在生命教育思想指导下,我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一共有6章28节,包括《生命的历程》、《生命的乐章》、《生命的挑战》、《人活在关系中》、《成长与努力》、《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旨在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进而欣赏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珍惜和尊重生命,思考生命的方向;协助学生运用积极的方法去面对痛苦和失败,有能力面对挫折并解决困难,促进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方法去实现自我理想,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建立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龙城高级中学校长
臧动
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深刻与复杂的。我们必须关心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变革的日益深刻、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身处其中的人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对象又是一种怎样的状况?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批所谓的“特保儿”,他们不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社会中,普遍表现出较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类学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难题和挑战。面对信息庞大、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要求,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及竞争压力,给我们广大家长和教师的身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中教师显得尤为突出。毫无疑问,大人们的心理情绪问题将有意无意地影响到孩子,甚至在孩子身上得到集中反映。为此,我提出如下几项建议:第一、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难题。如增设心理健康教师的编制和经费,严格心理健康教师的准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同时,配备符合专业要求的场地及相关的设施、设备。此外,对从事德育工作的干部、班主任及相关管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培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与辅导。第二、家长要肩负起对子女的教育责任。通过开设“家长学校”等多种方式,使家长较为系统地掌握教育子女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有效地教育子女。
第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各文化单位和场所要强化育人功能。
第四,基础教育学校要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做到全面育人,着重进行理想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生命意义教育。第五、建立学校学生安全预警机制。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消除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危机。
作者:记者冯庆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