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雨
近年来,潼南的农村公路发展迅速,原因何在?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3年前,记者到潼南县双江镇高石村采访时,首次见到了“马帮”,颇感惊奇。 那时,高石村离外界公路远达10公里,物质运输主要通过马驮、人背两种方式。日前,记者再次前往该村采访时,已经找不到“马帮”了。村里通过修建公路,使客车、拖拉机成为了主要的运输工具。
高石村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农村交通面貌已发生了明显变化。该县一负责人说:“3年前,全县‘马帮’共有马匹1000余匹。现在,‘马帮’几近绝迹。”
潼南是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农业大县。多年来,该县农村交通发展较为落后。数据显示:2002年,该县283个村,90%的村不通公路或仅有机耕道。
而目前,该县已有122个村修通等级以上公路,总计221公里。另外,还有127个村正在修建等级以上公路,总计240公里,预计今年内全部建成通车。届时,该县98%的村将通上等级以上公路。
“双向工作法”是关键
潼南农村公路的变化始于2004年4月。当时,该县成立起“村道畅通”工程领导小组,正式提出“村道畅通”工程,拟用3年时间,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这一目标,让乡镇、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感到了压力。根据国家规定,农村公路实行的是“村建、村管”政策,即使县里能拿出部分补贴资金,短时间内要动员那么多的农民筹资修路仍是一件困难的事。很快,“领导小组”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其概括起来为两句话:尊重民意,“自上而下”决策;让民作主,“自下而上”行动。根据该方案,县交通局将承担项目“参谋”和“监管”角色,所有农村公路进行统一规划,并派驻监理进行质量监督,待公路建成后,由交通局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公路给予相应补贴。乡镇则负责动员农民集资修路,协调镇与镇、村与村的公路连接。
就村一级而言,村公路修不修、如何修则由村民自主决定。一个村要想动工修路,必须征得80%以上村民签字同意、筹集足够的资金,并向“领导小组”报送计划。否则,将不予批准启动公路建设。修路过程中,各村还必须按照“八步工作法”的要求,进行集体决策,并选择村民代表承担工程监理、理财等工作,干部只管事、不管钱。
干部群众两满意
“双向工作法”一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便取得成效,农民修路的热情空前高涨。高石村支部书记侯胜元说,村委会在1981年就提出要修村公路,但20多年来,都无法实施,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因存有顾虑而不配合、支持。
“双向工作法”让村民放心了———大事由村民开会决定,钱由他们选出的村民代表管理。同时,村民也有了紧迫感。他们担心,若不及时动工修路,有可能“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到时没补助不说,还耽误了经济的发展。因此,不少积极性高的村民常常主动到其他村民家做思想工作。
去年,人口只有2000多人的高石村筹集了近60万元,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修通了村公路。
新胜镇三星村是一个贫困村,但为修路,平均每人拿出了600余元;上百户村民主动清除青苗,且没有提出赔偿。
据介绍,由于尊重了农民意愿,并“让民作主”,因而在公路建设上出现的矛盾、问题不多,政府有关部门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搞好服务工作。该县自启动“村道畅通”工程以来,还没有因此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