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康村转型]
2月24日,雨过天晴。
宽大的广场上,十几辆旅游车并排停在一起。游客们四处散落,白帽沿上印着红字。虽是旅游淡季,但这天来的人有数千人。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这个位处江南的“天下第一村”再次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2月26至27日,无锡市又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动员大会”会场定在华西。
时间倒退42年,1964年,年轻的华西村书记吴仁宝制定了《华西大队学大寨十五年远景规划》,其中有相同的名词,主要内容是“每年亩产一吨粮……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如今的吴仁宝已被称为“老书记”。在其长达42年的任职中,华西村从上世纪60年代成为“全国典型”,去年以一村之力,年销售收入逾300亿,相当于中部地区数县之和。
2月24日下午,回答《新京报》关于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华西村如何定位的提问时,吴仁宝称,华西要按照中央建设新农村的五条标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统统再提升一步”。
金塔下的村庄
2月22日,春雨过后。从塔的15层下望,村庄有一种异样的平静。
塔是金塔,造型奇特,四面悬挂着“中国华西”四字,为华西村标志性建筑。金塔之名得于塔顶的金色葫芦,导游介绍说,镀层共耗去3.5公斤黄金。
资料显示,这座塔投资1.2亿元,1996年建成,时值华西建村35周年。华西村位于江阴市东部20公里,因在华士镇最西端而得名。
塔顶南望,数百栋红顶蓝墙的别墅整饬排列,相同的造型如同工业流水线产品。小区内几乎不见行人,四周高墙相围,出口有保安把守。
家家别墅,户户轿车,此地已无田园牧歌。这个带“村”的地方更像某个城市社区。
别墅住户均为华西村民,而围城之外,遍立着各式公寓楼,为职工或个体户住处。村内现有村民3万,外来人口2万多人。
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八栋别墅,辟作宾馆。三层欧式,标价每日一万元人民币。“还没有人住过呢。”服务员说。
金塔之北广场,名曰“龙凤”。戏台左右分别是龙凤雕塑,龙雕张着大口,其内是千米长廊。廊内标语牌高挂:“以公有制为主体,走共同富裕道路”。
类似的长廊在村里四通八达,长过万米,出自老书记“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雨雪天上班不打伞”的初衷。
农民公园、世界公园位于两处。农民公园里,有弘扬孝心的“二十四孝亭”;龙砂山麓的世界公园里则有微缩的美国白宫、法国凯旋门、德国天文台等多处建筑。
“老书记觉得外地许多农民一辈子出不了国,便把这些景点放在一起,让他们看得到。”导游介绍,去年,华西村旅游收入超过一亿元。
华西之路
“吴仁宝有其超前思维,带领华西村走的是一条‘苦干农业起家,靠工业发家,建城镇安家’的道路。”江苏省委党校教授冯治认为。
冯治1980年即在华西村调研,20多年来一直关注华西村,写有《吴仁宝评传》。
起初,华西村不过0.96平方公里,1500余人,1969年吴仁宝偷偷办起的小五金厂,被视为华西村富裕的起点。
随后,按照其奖金“二八开”的原则,华西村愈加发展壮大,并能一直保持着集体经济的绝对控股。
“二八开”被吴仁宝称为农民自己的积累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意即每年奖金的两成分给个人,八成则留在集体作为股份,这部分股份只能分红,不能支取。
吴仁宝保持着高度的政治敏感,直到如今他依然保持每天早晨听广播和晚上看新闻联播的习惯。
体现吴仁宝敏感的一个例子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公布的第二天晚上,吴仁宝判断全国经济要大发展,随即下令调动一切资金,囤积3个月的原材料。而这一次,“村里当时购进的铝锭6000多元/吨,3个月后就涨到了1.8万多元/吨。”这被认为是华西村原始积累的完成。
2001年6月开始,在全国“并乡并村”的行政政策下,到2004年9月,华西村共合并周围16个村庄,人口扩为3万人,面积则跃升为30平方公里。吴仁宝当时提出一个“一分五统”的思路:与华西村合并的16个村的村委会仍由本村选举,实行自治;而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
吴仁宝称,仅村建统一规划这块,就能为大华西多出2000多亩土地。华西发展,由此突破土地瓶颈。
2003年,继2002年在河北唐山盖起炼钢厂后,华西又在新增的土地上建起华西钢铁有限公司。去年,华西村的销售收入达到307.8亿元,其中钢铁及制品贡献超过60%.“今年再增加50亿看来问题不大。”吴仁宝说。
集体印记
今年2月12日,元宵节,华西为一万多名村民、职工代表摆了千余桌,万人会餐场面蔚为大观。有村民介绍,因为需要大批量采购,每年的会餐甚至会引起附近市场菜价波动。
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而集体经济给村庄带来浓重的集体印记。
村中老人和无劳动能力者每月会有数百元的定额保养金。村里的劳动力都在企业上班,他们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早出晚归,午餐在企业解决。一般村民工资不超过1000元,奖金则为工资的4倍左右,按分配方式,工资全领,奖金只发二成,另外还有部分分红。
村里统一分配别墅、每户配备轿车,钱则直接从股金账户中扣除。这些别墅和轿车村民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也有极少人作出选择,离开华西。
2月19日,吴仁宝在书记会议上提起,华西村曾有部分干部离开华西,其中“朱兴度资产已超亿元,瞿建明资产两三千万,沈连法的饭店也比较兴旺”;也有人“出去失败了……这主要是我吴仁宝的责任”:“还有人三进三出……最后还是认为华西最好”。
吴仁宝认为,按“生活宽裕”的标准,“应该说华西的生活是宽裕。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全了,特别对行来说,我们华西有600多辆轿车,最少的人家有一辆,最多的人家有四辆……就华西建设来说算是城市化了。”
“三无”乡风
“华西的形势还是一句老话,叫既不大好,也不小好,我们华西从来没有大好过,都是保持一年稍比一年好。对照这次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来说,还好。”2月24日,华西村民族宫内,吴仁宝对台下近千名游客、考察者说。
每天只要有空,吴仁宝都会到这里给来宾做内容大致相同的报告。
报告后是华西特色艺术团的演出。这是一个在全国政协礼堂、中央党校等地表演过节目的村级艺术团,20世纪90年代末在村文艺宣传队的基础上建立,吴仁宝兼任名誉团长。
艺术团也要随来宾的不同而改变节目,有时甚至要在短时间内临时编排。2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行长郭树清路过华西,该团紧急创作后,奉上一出节目《华西建行一家亲》。
一般的旅游者会在报告后看到锡剧《要看稀奇到华西》。其中有唱:华西村村民“早上在法国凯旋门口喝牛奶,中午到美国白宫去吃肯德基,晚上到澳大利亚吃海鲜,睡觉睡到英国伦敦皇宫里,一日游遍全世界,你说稀奇不稀奇”。
龙凤广场东面一栋单独的建筑,是华西派出所所在地。一位协警说,村里有联防队员100多人,小区内一年到头很少有事件发生。
《华西之路》称,全村达到了新“三无”———无赌博、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重大刑事犯罪和老“三无”———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
“第一村”架构
“我们华西,村支书60岁要退下来,有个支书不退,他说我干到60岁没什么缺点,为什么要退?吴仁宝要干到80岁,我最起码要干到70岁。我听到以后,就动员他赶紧退,他说你为什么不退?我说,我是因为有缺点才不退,要是没有缺点,我老早就退了。”2月24日,吴仁宝在报告中讲起故事。台下大笑。
吴仁宝曾说要在“书记任上干到80岁”,而2003年7月,他76岁时宣布换届,由四儿子吴协恩接班。
据媒体报道,此前,吴仁宝在全村党代会上宣布推荐吴协恩为书记的惟一候选人。
他在工作报告中说,“我的看法,最好得票率能够集中一点,这可以体现每个党员的素质,是否讲党性,是否讲原则,是否讲良心。”
随后吴协恩以100%得票率当选。同样全票当选的,还有党委副书记的大儿子吴协东、二儿子吴协德、女儿吴凤英等人。
回应外界认为其搞“家族制”时,吴仁宝认为,能说明问题的是,华西历史上有过6任主办会计,其中没有一个是吴家人。
五万支书交流计划
十六届五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热门话题,华西村则成为其中的典型之一。“全国都在学华西,华西怎么办呢?”吴仁宝说:“我们要请全国五万个村支书来华西。”
去年12月底,4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组成的新闻采访团前往华西村采访,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吴仁宝第一次对外公布,他将连续五年开办全国万人村支书交流班。
“五万名支书只要有一半能取长补短,回去发展了,价值就无法估量。”2月24日,吴仁宝说。
主管该计划的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唐永明称,消息传出后,已有安徽、云南、重庆、四川等众多省市与华西取得联系,要求参加。
“我们认为,最关键的是观念的转变。很多人来了以后会觉得失望。会认为‘我那里基础条件差,你华西建得像一座城市,我们几十年都赶不上’,反而有一种失落感。我认为,在这个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发展自己村的经济。”华西村现任书记吴协恩认为。
“我们也不认为培养五万人后五万个村马上就好起来。因为国家提出的这次建设是几年,乃至几十年还是朝这个方向走,这个目标不能改变。”吴协恩说。
■对话
吴仁宝:小康之后还要中康
华西是一个先行者
新京报:华西村现在的家底是怎样的?
吴协恩:去年我们的销售额超过300亿,这其中钢铁和钢铁制品占到60%,纺织业这一块有80来亿,进出口则占到百分之十几,第三产业(品牌合作、旅游、物流等)占的百分比不大,但它贡献的效益比较大,接近20%.新京报:华西能取得目前的成就,主要靠的是什么?
冯治:华西的发展,概括说来,就是“苦干农业起家,靠工业发家,建城镇安家”。
实际上,这是中国农村建设的一个普遍性规律———靠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靠城镇化带动农村。华西走的就是这个路,只是它的探索比全国早了几十年的时间,是一个先行者。
新京报:华西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困惑?如何去解决?
吴仁宝:我看遇到的不多。要说困难,都是上面(领导层),下面没有困难。往往政策的变化,有个别领导指责,我们就遇到这些困难。这个就不具体说了。
村民还要“脑袋富”
新京报:如同大家看到的,华西的村民已达到或者超过小康,你认为他们还需要什么?
吴仁宝:还要中康。最需要的是两个富,一个是口袋富,一个是脑袋富。要想脑袋富,关键是要培养人才。今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吴协恩:对华西人来说,想要有的,无非就是飞机没买。我想他们还需要知识。现在华西企业的村民,包括外来员工,没有考大学的,都在自学,有的考注册会计师,有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氛围很好。
我们也在为他们创造这个条件,集团每年有培训计划,各个企业也有培训计划。
新京报:华西和城市比,有什么差别?
吴仁宝:照我的看法,城市有的,我华西都有了,城市没有的,我们也有。为什么?
衣、食、住、行我们不比城市人差。你是北京来的,你去看看。
那么到底相差什么呢?还是整体上人的素质还不及城市。
吴协恩:一般来说,华西和城市比,没什么不同,收入华西也要比城市高。无非就是学习环境、氛围上,城市要比华西要好。我们企业也在内部引导和培养这种学习氛围。
集体经济不是惟一道路
新京报:是不是农村要发展,只有走集体经济这条路?
吴协恩:并不是这样,只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可以做。我过去去外地的村庄扶贫时,就鼓励他们做小本生意,为什么呢?他们没有我们集体经济的基础。一个私营企业发展了,也会带动周边发展,这也是有利的事情。
新京报:那么随着个人股本的(管理者及村民的股份)持续增长,有没有可能出现超过集体股份的情况?
吴协恩:不会的,我们的路子不会变,就是集体控股个人参股。我们不能为了私人股本的增加去损害集体利益,这个不能做。
今后我们会往上海发展
新京报:下一步华西有什么计划?
吴仁宝:全国都在学华西,华西怎么办?华西要向全国学习。我们要把五万个村支书,请到我们华西来交流。一年一万人,食宿全包。
吴协恩:一是提升调整现在的企业,现在华西企业的规模效应虽然有了,但一定要去提升它,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另外就是发展第三产业,我们现在做得还不错;今后我们会往上海发展,我们位于长三角,如果哪一家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好上海这个大资源的话,这家企业就可能只适合做小企业。
新京报:往上海发展有没有具体的想法?
吴协恩:我们现在已经有三个进出口公司在上海,下一步我想能不能让第三产业进入上海?这个我已经布置下去了,他们正在创造这个条件。进上海很方便,这里离上海很近,但需要一个好的切入点。
我们现在的切入点是在上海建立一个信息中心,一个财务中心。下一步我们的金融行业比如财务公司也可能会进入上海,今后进入银行领域也是有可能的。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当事人审阅)
本版采写/摄影本报记者李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