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沈阳从“世界十大污染城市”变成了环保模范城。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市长陈政高信心满怀———
沈阳 劲更足了
这几年辽宁沈阳的变化太大了!市民们都说,天真蓝了,水真清了。原来是臭水沟的浑河,不但有鱼了,还能游泳、赛龙船。在这座曾位列“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重工业基地,确实是一个奇迹。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市长陈政高坦言:“这实际上是逼出来的!污染严重的环境,成为老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所以,我们连续大抓了4年环境建设。”
抓城市环境建设,需要大投入。钱从哪里来?那时,沈阳一年城建投资只有15亿元,而且几乎全是贷款。陈政高上任后,沈阳的建设“靠自己筹资”。去年,市本级土地出让金达到30亿元,加上配套费12亿元和县区出让土地收入,全市能够达到80亿元。所以,去年城建投资达120亿元。
创环保模范城,这个目标曾被许多沈阳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然而连续4年,沈阳的变化令人惊叹:每年拆除1000根烟囱、400座锅炉房;每年植树17平方公里;同时,建了两个垃圾处理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陈政高说:“沈阳的城市形象发生了根本改观。沈阳的变化,不是一个点、一个线的变化,而是一个整体的变化。”
再过一个5年,沈阳会是什么样?
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们劲头十足:搞地铁建设,用10年时间建成180公里长、纵横交错的地下交通网;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促沈阳由重化工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用5年努力使沈阳的水域覆盖率由现在的5%达到10%……陈政高说,要在世界城市的层面上,提高沈阳的城市品位、档次和竞争力。
这样的沈阳,的确令人期待。
连线辽宁
“十五”期间,辽宁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5%,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7.5平方米,2005年,省辖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二级标准天数为313天,达标率为85.8%。
一望无际的绿色披满延安沟沟峁峁,也改变了农户生活。全国人大代表、黄龙县梁村党支部书记乔占山兴奋地说———
(本报记者郑有义)
延安 荒山绿了
7年前,当陕西省延安市开始大面积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时,很多人投来怀疑的目光:按照生物演替的规律,要实现山川秀美,至少要花上百年。
短短几年间,奇迹真的出现了!昔日“山连山来峁连峁,三山五岭不见苗”的延安山川,已基本实现了“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整体绿化”。过去难见的狐狸、金钱豹、白鹳等动物出没于山林、飞翔于蓝天,生物的多样性已开始显现。
作为延安市“官”龄最长的“村官”,黄龙县石堡镇梁村的党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乔占山见证了这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新延安”的“绿色革命”:1999年以来,延安在全国率先退耕还林。25度以上的坡耕地、人均达到2.5亩基本农田的地方、致富产业形成规模效益的地方实行“三先退”,继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产业开发、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退耕还林还草845.06万亩,居全国第一;林草覆盖率达42.9%。
如今,延安果、菜、牧三大主导产业已进入成熟期。去年全市林果总面积达344.7万亩,农民人均2亩以上,水果总产近95.3万吨,全市羊存栏74.46万只,大棚7.4万座,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3.4%以上,80%的农户有一项稳定的致富产业。
乔占山算了一笔账:他所在的村退耕还林1200亩,种了核桃,每亩收入约1800元,全村人均收入2400多元;而退耕还林前的1999年只有600多元。
连线陕西
“十五”期间,陕西省累计退耕还林1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2万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腰包鼓,保障多,精神生活丰富……提起绍兴人,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感慨———
(本报记者王科)
绍兴 生活富了
“我们的生活,和城里人差不多!”在浙江绍兴市东浦镇南村,村民们自豪地发出这句感叹。村里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老人们每月能领200多元的养老保险。
绍兴市的富裕,有据可依: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近1500亿元,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7704元和17516元。而富裕,却不单单是经济数字的增加。“富裕,包含着丰富内容。我们要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充分就业、优化人居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丰富文化生活多管齐下。”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市委书记王永昌说。
在农村,绍兴启动了“百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全年改善了27万人的饮用水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6.9%;被征地农民基本实现即征即保;所有乡镇都建起了连锁超市……
在城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7个、服务站650个,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100%的企业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
5年来,绍兴市城镇、农村居民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9.5%;全市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宽带、户户通电视,许多文化队活跃在绍兴城乡。
王永昌说:“我们正在着力构筑城乡一体的村镇布局、交通、信息、燃气、现代流通、健康保障、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平安、金融等‘十大城乡统筹网’。争取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4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5000元,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连线浙江
“十五”期间,浙江省GDP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居各省区首位。
科技兴农,给传统耕种的农民带来新生活。全国政协委员邓秀新满心欢喜———
(本报记者陈穆商)
孝感 粮仓满了
春寒料峭,湖北省孝感市的农村,到处是繁忙的春耕备耕景象。农业技术人员走上田间地头,手把手地给农民作示范。农民们说:“现在国家政策好,种粮食更有奔头了。”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参与一些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一年有1/3左右的时间“泡”农村。他说:“种植优质高产新品种,学习、掌握农业科学技术是农民致富的根本。”
2005年,孝感市粮食总产量为38亿斤,而粮食亩产达到了460.5公斤,比2000年增加了39.5公斤,主要粮食综合优质率达到85%,“十五”期间年均增加5个百分点。科技兴农是孝感的不懈追求,近3年来,它共组织实施星火计划、农业成果推广计划等国家、省农业科技计划项目150项,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80个。目前,孝感市从科技进步考核不够条件,一跃成为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单位。
邓秀新委员说:“‘十一五’期间,科技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型项目的投入,鼓励农业专家更多地走进农村,为农民服务。”
连线湖北
湖北粮食生产2005年总产达2177.4万吨,省级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已达800多万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99元,比2000年增加831元,年均增长6.4%。
谈起深圳,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忠、李连和,全国政协委员厉有为异口同声———
(本报记者田豆豆)
深圳 观念变了
从“十五”走来,“敢闯敢试”的深圳人将“新深圳”定位于6个字———效益,创新,和谐。
一组组数据,向世人展示着深圳前进的脚步:
———年均16.3%的增速,累计创造了近18246.77亿元的GDP,向中央上缴了4000多亿元的税收。
———万元GDP能耗、电耗、水耗和建设用地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8%、64.7%、11%和不到一半……
数据背后,是深圳人发展观念的变化。“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社会、经济的有机性和整体性发展放到首要位置,突出‘发展’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如是说。
全国政协委员厉有为说,20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面貌一新,但各种矛盾也较早地集中暴露。所以,发展不应只是经济的发展,还应有环保、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民计、民生方面的发展,要将发展的成果体现在和谐中。
下一步,深圳靠什么发展?新年伊始,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李鸿忠代表表示,要用“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的理念和“新资源观”重新审视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载体,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事科技产业管理的全国人大代表李连和说,要通过市场整合要素资源、企业整合市场资源、政府整合公共资源,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环境的政策体系和动力机制。
有了科学发展观,深圳健步前进……
连线广东
2005年,广东省每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02吨标准煤,每万元GDP耗电量下降2.47千瓦时。(本报记者胡谋)(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