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商报
核心提示
20多年前,山西省长治县流浪到商丘睢县的小男孩,在那里先后认了7个爹和6个娘,最后在“奶奶”的帮助下成家立业。
2月22日本报以《一个流浪儿的四天四夜》为题,报道了流浪儿童小周宁的故事,这再次触动了他的心。
于是,在通过本报与小周宁取得联系后,他便以自己5年流浪生活中的一个个酸楚故事教育小周宁,让小周宁重新面对生活。
[年龄·11岁前]
仨月大被送人十一岁去流浪
山西养父的麻绳/像恶毒的蛇/抽身子咬心
张向阳,如今已到不惑之年,山西省长治县东旺村人,父母总共生养了9个孩子,他排行老四。
出生之后,由于父母无力供养,他在3个月大时,被送给了他人,从此颠沛流离,历经磨难人生。
他的第一对养父母由于没有男孩,最初对他照顾颇周,但在他6岁之时,生一男孩,从此开始嫌弃他。
“先是打骂,后来不让吃饱。”张向阳回忆说,“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还不让上学读书。”
但他还是上学了,倔犟的他靠割草挣钱,给自己缴了学费,勉强读了两年书,直到他长到9岁。
这一年,这家人终于动了逼他出走的念头,对他多次使用暴力,打他的时候还不准他哭出声来。
为了活着,张向阳没有走,一咬牙又是两年。张向阳至今清楚地记得,他11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夏末时节,养父让他到井边挑水,但他由于个子太矮,当挑水走到家门口时,两只水桶翻了。
看到水洒一地,养父二话没说,拎起一根绳子,拴住他两个大拇指,将他吊在房梁下,用湿麻绳对他浑身抽打……
当昏死过去的张向阳醒来后,浑身是伤。更让他伤心的是,养父告诉他,如果不马上离开,就打死他。
“我好歹也是一条命,总不能被人打死啊!”张向阳说,至今他的屁股上仍有被抽打后留下的疤痕。
张向阳说,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是这家要的孩子,但眼看实在没法活了,便决定离家出走。
[年龄·13岁前]
爬上火车求生计饿过死过卖过苦力
出走那天的情形,张向阳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农历九月二十六日,临走时,这家人没有给他一分钱。
漫无目的的他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火车站,一列运煤的火车把他拉到了山西晋城。在晋城,他下车了。
已经饿了一天的他捡起地上扔的果皮就吃了起来。从这天起,张向阳真正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
在晋城呆了一天后,张向阳便感到那里不是他的安身之地,于是他想到了河南,他常听人说河南人不错。
第二天,他不顾一切地爬上了一趟发往河南的运煤火车,这列火车把11岁的他拉到了豫北小城——焦作。
火车到站后,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就饿昏在了轨道旁,幸亏遇到了一位巡逻的搬道工。
好心的搬道工把他扶起来后,给他买来一根油条、一碗稀饭。
听到孩子的悲惨遭遇后,这位好心人还掏给他1.7元钱、4两粮票,让他找些力所能及的活计谋生。
张向阳说,他至今仍在打听那位曾帮他捡回一条命,给了他活路的好心人。一旦找到恩人,他要双膝跪下谢恩,再好好报答人家。
在焦作火车站候车室,有一个窑厂的包工头找人干活,张向阳主动要跟人家走,包工头嫌他年龄太小,不愿要他。
但张向阳说:“我不要工钱,只要能给我一碗饭吃就行。”包工头这才答应了,但是,在窑厂干了一年活后,张向阳认为这不是个办法,就想另谋出路。
临走时,包工头送给他90元钱和4斤粮票,又给他买来一身秋衣秋裤,让这个可怜的孩子体体面面地离开了那里。
张向阳离开窑厂后,一直找不到事干,没办法,他又开始爬火车四处流浪。张向阳说,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他几乎转了一多半。
张向阳说,此后3年中,无论酷暑严冬,他都穿着那一身秋衣秋裤,从没有穿过棉衣,盖过被子。
流浪中的张向阳随后学会了缝补衣服,他那身穿了3年多的秋衣秋裤上的40多个补丁是最好的证明。
[年龄·14岁时]
幸遇河南好“爹娘”磕磕绊绊长成人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我想有个家》这首歌曲也能表达流浪中的张向阳内心深处的心声:世界这么大,何处是我家?
在张向阳14岁那年,他游荡到了驻马店,后又来到郸城县。当时正值严冬,张向阳蹲在火车站候车室一角,一身单衣,冻得浑身哆嗦。
这时,有一个人来到他的跟前,问他是哪里人。这时的张向阳经过几年的流浪生活,已变得很老练。他不敢说实话,硬说自己是本地人。
但这个人听了张向阳的口音后,知道他是外乡人,问他冷不冷,饿不饿,还给他买来吃的东西,让他暖暖身子。
这个人叫张富贵,是商丘市睢县潮庄人,当时在郸城火车站附近做卖手表壳的小生意,张向阳从此就跟了他。
张富贵在郸城做了3个月的小生意,准备回老家睢县,张向阳执意要跟他回去。但张富贵要求做他“爹”。
为了生存,张向阳答应了,但事实上张富贵比张向阳大不了几岁。
两个人回到睢县后,张富贵最初对张向阳还算不错,但后来发现他的饭量特别大后,就不想再要他了。
由于不满张向阳“好面馍一顿能吃一筐子”,张富贵规定,张向阳每天天不亮要捡5筐粪,干不完这么多的活,就不让他吃饭。
张向阳当时犯了愁,别管什么饭,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可你连饭也不让吃饱,怎么给你家干活?
这时张富贵也不想再要他了,就给了张向阳一小兜窝窝头,让他离开。临走时,张向阳穿的仍是那身秋衣秋裤。
但睢县潮庄的许多好心人见这个没家的孩子又要流浪,就劝他不要走,有一个叫孙立启的好心人就把他领到了家里。
在孙家生活了几个月,张向阳看到孙家有儿子,心里就感到特别别扭,不愿再待在那里。
随后的一段时间,张向阳反反复复被3户人家收留,管人家叫爹和娘。后来均因他的饭量较大,被人家“劝”走了。
[年龄·17岁前]
善良老太施母爱流浪孩子扎下根
在睢县长岗镇郭庄村,有一个心地善良、一生喜欢救济落难孩子的老太太,她的名字叫孟照莲。
孟照莲夫妇只有一个女儿,早已出嫁。
1958年,正值“合大伙”期间,山东金乡的一户人家逃荒要饭来到这里,5个月大的儿子饿得快不行了,是老人收留了那个孩子。
老人从牙缝里抠饭把这个孩子养活成人后,人家要把孩子要走,老人没说什么就还给了人家。
之后,老人又收留了潮庄的一个5岁的苦命孩子,等这个孩子长大后又给他娶了媳妇。张向阳确定没人要以后,有人提出,把他送给孟照莲老人。
看到14岁的张向阳因为长期挨饿,身体相当瘦小,孟照莲老人的眼泪当时就流了出来,收留了张向阳。
由于在老人家里能放开肚子吃,很快,张向阳就长了个头。
这时,有好心人觉得他快到了订婚的年龄,害怕给他娶不上媳妇,就在附近村给张向阳找了一个相当富裕的家庭,让他给人家当儿子。老人也同意了此事。
到这时,张向阳总共喊过别人8次爹、7次娘,但始终没有正式落户到哪一户人家。后来,孟照莲老人看到张向阳生活始终不太稳定,自己看着心疼,就又把他领回了家,懂事的张向阳喊老人“奶奶”。
[年龄·40岁前]
如今结婚又生子子女个个都争气
虽然在老人家过的是粗茶淡饭的生活,可张向阳却感到非常满足,这实现了他有口饭吃的愿望。
流浪了5年的张向阳,总算找到了落脚之地,但转眼间,张向阳已满了17岁,按照当时农村的风俗习惯,到了该订婚的年龄。
看到张向阳勤劳朴实,干活有一把力气,就有人上门来给他提亲,要他到附近的高庄村当上门女婿。
订婚就要给孩子准备彩礼,孟照莲老人二话没说,就把家里值钱的一头牛牵到集市上卖了3400元,完成了张向阳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张向阳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孟照莲老两口把孩子“嫁”到了女方。张向阳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够长大成人,过上幸福日子。
从小吃苦受罪的张向阳自从结婚以后,就一会儿也舍不得闲着,他靠自己的一双手撑起了两个家庭的重担。
为了改善自家的环境,张向阳干过各种各样的买卖。最近几年,他又开了个小卖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眼下,饱经风霜的张向阳由于过度操劳,头发已经花白,但他满面红光,精神头十足。
张向阳告诉记者,他有3个孩子,大儿子目前在深圳的一所美术学院读书,二儿子在杭州一电子企业学习电脑操作,小女儿在读初中三年级,3个孩子都很争气,这令他非常欣慰。
[现身·教育流浪儿]
苦难感动小周宁周宁誓做乖孩子
“我现在见不得流浪的苦命人,看到他们的流浪马上联想到自己,我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小周宁……”见到记者,张向阳第一句话就这样说。
2月25日上午,张向阳通过记者提供的小周宁大伯的手机号码,张向阳与小周宁的家人及小周宁取得联系。
电话中,张向阳向小周宁讲述的自己流浪生活的艰辛过程后,安慰小周宁说:“你是幸运的,起码你有一个温暖的家,这么小的年龄到处流浪能给自己家人带来什么样的创伤,长大后你还这样流浪下去吗……”
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使电话另一方的小周宁泣不成声。
当记者问小周宁听到张向阳的一段话有何感触时,他说:“谢谢河南商报的叔叔、谢谢张向阳叔叔的教育,我以前不懂事,惹爷爷奶奶及家人生气,不该外出流浪,我会记住你们的话,不会再流浪,一定好好做人……”
昨日上午,记者接到小周宁大伯周建平的电话,他告诉记者,这几天在张向阳及家人的教育下,小周宁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发誓一定听家人的话,不再流浪,不再惹奶奶及家人生气。
周建平还告诉记者,这几天,母亲看到小周宁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病情大大好转了。
本报记者 胡志强 熊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