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强教授将为深圳市民带来有关《关爱与和谐社会》的精彩演讲。明天,深圳市民则将聆听到来自女导演马俪文带来的“爱与诚意”的表达。
访谈篇
爱来自于诚意的生活
晶报:为什么选这个题目?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俪文:我一直认为,诚意比语言更有力。 爱和诚意,来自于诚意的生活。我不想空喊口号,我只想和听众去分享一些打动了我、并且支撑了我的创作的真实故事。
晶报:这次你主动提出要为深圳观众免费放映你的前两部电影,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马俪文:电影是我思想的一部分,而且是更为深刻的一部分,电影是我的另一种语言表达,事实上,它将构成我明天演讲的一部分。其次,我也想借着电影让观众从看电影中体会责任、爱以及和谐沟通的这些精神主题,也与此次论坛的主题相吻合。
人需要机会互相了解
晶报:你26岁时能说服张洁同意你改编她的小说,本身就像个奇迹。从这个经历来看,你觉得人和人之间相交最重要的是什么?
马俪文:一开始张洁老师很客气地一口回绝了我。临走前我用冻僵的手写了一张纸片塞进老师的门缝:不管怎样我依然爱您的作品。这件事的死起回升来自春节期间张洁老师的一声主动问候,缘于那张又被她无意翻出的纸条。我们现在成为最要好及无话不说的忘年好友。人和人是需要给机会互相了解的。爱与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也是最重要的沟通密码。
老人需要融入社会
晶报:你的电影中都把镜头对准老人,就你的经验来看,老人最需要社会给他们的是什么?
马俪文:任何人都害怕孤独,尤其是老人。从我自己说,我到北京后,母亲住在郊区,我又忙,所以很少去看她。后来我再宽裕点,我给她在市中心买了房,让妈妈住在人群中间,而且我每天不管怎么样都会去看她。此外,老人也应该自己也要有些爱好,老人需要和社会发生关系。
关怀别人收获温暖
晶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觉得在生活里我们该如何落实它?
马俪文:有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的真事。1990年在哈尔滨,快过年时,我在一个商场门口遇见一位卖三角布袋的老人,她说5元一个,我看见她的手被寒冷冻出了大口子,在数那些一分一分的纸钱,就拿了一个布袋子,放下10块钱就走了。一年多之后,我又一次来到商场,突然发现身后有人从后面塞了几卷当天的报纸给我,一回头,就是那个老人,她那么善意欣喜地冲你笑,让你觉得特别温暖。现在人都对别人有防范心里,可越是防着,越是得到别人的防备,越放松,就越轻松。
人物篇
2001年,还叫马晓颖的马俪文,用198万拍摄制作了根据张洁同名小说改编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4年后,投资300万的《我们俩》因为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斩获影后大奖备受瞩目。
布衣素面,脸色略显苍白的马俪文,出身清贫。初中毕业后考上美术学校,假期中异想天开曾去干过饭店服务员;中专毕业后,被一个歌舞团招去当报幕员,这样的生活带给马俪文的是茫然。不愿就这样被决定命运的她,决定考艺术院校改变自己的命运。第一年,考中戏没成,第二年,她考上了中戏的影视导演系。《我们俩》中的故事,正是马俪文初到北京考学、租住老太太屋子的经历。影片中简陋的四合院也正是当年马俪文租住的那个四合院。
1996年,马俪文毕业。毕业后的马俪文做过广告公司的策划、电视台的小编导、场记、副导演,甚至体育记者。某天在书摊上无意间读到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她开始执着地想要拍成电影。198万拍一部电影,可想其难。到《我们俩》,虽然拍得不像第一部那么费劲,但资金问题同样存在,因为要拍四季,没钱搭景也没钱做特技,真的是拍了一年半的时间,7次开机、停机。
诚意付出并不一定是为了结果,但它往往能带来好的结果。
人物档案
马俪文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导演班,自编自导第一部小成本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斩获2002年第6届长春电影节优秀华语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海内外先后获奖项15个。
2005年推出自编自导的第二部电影《我们俩》。(更多报道详见B1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