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用工单位和家属达不成赔偿协议
“我有哥哥,我要回家……”昨天,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内,42岁的四川民工冉德华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哭喊着。
2004年,他在工地干活时,突发脑出血被送进医院。病情稳定后,由于家属和包工头在赔偿方面没达成协议,他一个人被扔在医院一年多。
病人
哭泣中表达回家欲望
昨天,记者在病房见到了冉德华。听说有人来看他,他大哭起来,手不停摆着,呜呜地说着话。他只能说简短的字,口齿不清,抽泣着,断断续续讲着自己家人的名字和家乡地址。
记者问他想不想家,他使劲地点头,随后又大哭起来。
一直照顾冉德华的护工余先生说,已很久没有人来探望冉德华了。他的家人也没给他寄过信件和生活用品。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顾医生说,2004年12月7日下午4点,几个民工匆匆把40岁的冉德华背进医院,说他在干活时突然昏过去了。医院检查发现病人是脑出血,需马上手术。当时一个包工头蒋春明在手术单上签了字,手术费、住院费全部按时交清了。
手术后第八天,冉德华醒了,但脑出血留下了左侧身体偏瘫和说话不清的后遗症,他丧失了劳动能力并且生活不能自理。在他治疗的期间,他的家人一直没来陪护。
用工单位
不同环节相互推脱
顾医生告诉记者,2005年初冉德华的身体已达到出院标准。医院通知接人出院,当时工地交的住院费还没用完,包工头答应接人。
2005年1月2日,工头派了3个工人到医院,但因冉德华行动不便,而工人又没给他带出院后穿的衣服,当天没办成出院手续。过了几天,医院再联系接病人出院时,当时在手术单上签字的蒋春明没再派人,到最后干脆不接电话。
昨天,记者试图联系蒋春明,但他留给医院的手机已打不通。记者联系到了蒋春明的朋友刘冠军。据冉德华的家属和他当时所在工地的一个负责人介绍,刘冠军当时是冉德华所在木工队的队长。
刘冠军说,冉德华2004年跟着蒋春明进京打工,因蒋手中没工程,刘冠军把冉安排进江苏一建承接的工程做木工,“我只是中间人”。但冉德华进工地不到10天就突发脑出血。
“当时我们想得赶紧救人,就由蒋春明、我和江苏一建当时的项目经理何国强凑够了住院费。”刘冠军说,蒋春明说冉德华是跟着他到北京的,出了事他们该管。但冉德华的哥哥到京后,提出了10多万元的赔偿要求,他们无法接受。
2005年10月,由医院进行斡旋,双方同意赔偿4万元,再由施工方支付全部住院费用。刘冠军说,他们又与何国强协商,由何出5万元,剩下的住院费由蒋春明出,但最后何国强少给了3.5万元,因此也就无法支付赔偿金。
何国强告诉记者,当时冉德华进工地时,没和江苏一建签劳动合同,在刘冠军做队长的木工队干活。因当时发生了两起事故,他需给刘冠军8万元了事,这包含了给冉德华的赔偿金。
不过,他承认有3.5万元没付清。他解释说,他要看到刘冠军跟冉家达成赔偿协议才给钱。但对方迟迟没拿协议来,他才没给钱。他告诉记者目前他已从江苏一建辞职。
家属
拿不到赔偿不接人
昨天,冉德华的哥哥冉德明在电话里说,弟弟出事后他两次到北京谈赔偿问题都没有成功。
冉德明说,2005年春节前他到北京,希望施工单位一次性付给冉德华5年的生活费和后续治疗费约7万元。但包工头蒋春明不同意,提出让他们先接病人回家,冉德华活一年他们付一年的生活费。
“我们接走了人,以后去哪找他们?”冉德明后来返回了四川,他说虽然弟弟提出回家,但他没接弟弟走。后来在医院的协调下,2005年10月他与妹妹又到北京,同意施工方赔偿4万元,但最后要签协议时,包工头没出现。他们只得又返回四川。此后事情就一直拖着。
冉德明说,他自己是下岗工人,生活很困难,只要赔偿问题解决不了,他就不会接弟弟回家。
医院方面说,由于冉德华生活不能自理,医院只得雇了一名护工对他进行日常照顾,并垫付后期治疗费。到2006年2月28日,冉德华已欠医院各种费用4万多元。本报记者郭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