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目前,在重庆已经有了为低收入群众服务的济困病房 本报记者 于涛 摄全国两会·焦点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唐小涛)“看病难、看病贵”受多位在渝全国政协委员“炮轰”。记者昨日采访发现,委员们对医疗领域中多个不合理环节提出质疑,并积极提出建议。政协委员、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教授张忠辉就提出,将现有的各区二级医院改造成平价医院,保证每个区一个。
关键词:平价医院支出由政府拨付
张忠辉在提案中提出,政府应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大病转医院”的就诊程序,以此抑制高额医疗成本。要达到这个目的,须保证基层医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价医院。他在提案中建议,要对平价医院实行预算式全额管理,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拨付。
“现在各个区都有基层二级医院,这些医院有现成的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完全可以改造成平价医院。”可以在每个区改建一个平价医院。此外,大医院应该免费对这些医院进行指导,建立畅通的转诊制度。
关键词:医药流通卡住药品出厂价格
张忠辉给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治疗甲亢的药品沙甘醇价格仅4元/100片。相似成分药品却有30至60元不等的价格。“4元钱也能治,60元也可治,医生开哪种都不违法,药价高关键在于厂方虚高定价”。“在出厂时就卡住药品价格”是张忠辉提出的政策建议。他说,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政策需作调整,单纯治理医院远远不够。
破除药厂重复建设
重庆工学院生物科技学院院长韦云隆认为,现行医疗体制机制诱发高额医药费。“过去5年,国家先后降低1100多种药品价格,许多药价还是没有降低到合理水平,关键是没有触动各个环节的既得利益。”
我国药品企业有5000多家,大多技术含量低,靠生产仿制药维持。“药厂重复建设导致无序竞争,回扣、价格折扣频出。”韦云隆建议,应当破除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无序竞争。
卫生部长:今年试推社区医院“首诊制”
据新华社讯 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会的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社区医院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针对目前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高强表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医院是基础。高强说:“只有把社区医院建好了,大家就不会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去排队了。”高强强调,医疗体制改革的最终结果是要达到为群众提供优质低价服务的目标。
据了解,按照部署,2006年中国卫生部将在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度,鼓励试推社区医院“首诊制”,让常见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目标。
全国两会·提案
建设部司长建议推行“以房养老”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如此描述“以房养老”模式,并建议选择大城市做试点、推广。民政部前副部长对此表示赞同。
赖明委员在提案中谈到:在60岁退休养老之时,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直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归抵押权人所有。据《新京报》
代表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u/1219822422
在北京看望重庆农民工
明天,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正式开幕。今天的日程安排得特别满,下午,我和另一个代表去北京陶然居店看望在那里打工的重庆农民工,看着他们在那里的生活状态,我感到又喜又忧。
我不止一次地思考过农民工困难的解决之道,直到今天的所见所闻,终于看清一条路子来。如果重庆能像陶然居这样统一组建一个培训农民工、派出农民工、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机构,通过培训打造重庆农民工品牌,让他们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在外地拿到好的收入,并随时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是很好的办法吗?
作者:陈忠林(全国人大代表)写于:2006-03-0423:19:02
委员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u/1219612752
我也痛恨给医生送红包
今天到全国政协办公厅参加联组讨论,途中委员们在翻看报纸的时候,对广东一委员提出的“医生收红包可和谐医患关系”的观点议论起来。媒体将这个不再新鲜但很“劲爆”的话题抛出来,引发的是骂声一片。车上的委员们意见都很一致:怎么可以鼓励医生收患者的红包呢?
写到这里,我想到刚才看到的网友“国人”的留言,他说:“三十多岁的人孩子上学要钱,供养父母要钱,看病要钱。”的确如此,就连我们大学里的老师退休后还怕生病,虽然有较高的退休工资、基本全面的医疗保障等,但大病一住院就花钱如流水,目前医院“公私”界限不明了,很多公立医院以走市场化道路为名,将药价抬得虚高。给医生“红包”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的是我们国家优秀的医生少,名医生少。如果国家能够在医疗上投入大一点,就像国外有的国家一样,公立医院基本上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决定费用的免除,有的甚至可以完全免费。
作者:谢德体(全国政协委员)写于:2006-03-0417:51:3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