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郑各庄十年巨变老村展新貌———
本报讯 坐上电瓶车,围绕全长2公里的环城水系,展现在眼前的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在一排排六层板楼组成的居住区中,感受着三百年老村的新貌。昨天,记者在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村采访时,很难寻找出昔日“村”的影子,视野中是完全城市化的新社区———宏福苑。 这个叫“村”的城市化社区,97%的农民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楼房;24小时温泉水入户,家家地热采暖;公交车开进社区,村民抬脚就进城;银行、邮局、幼儿园、学校、超市等服务配套设施统统建在了家门口。
村企合一探出致富新路子
10年前的郑各庄村还是以农业为主,农民辛苦一年后,经常是收支相抵。郑各庄村党支部书记黄福水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有的村民不交电费,电工没办法,就爬上电线杆将不交电费的村户的电给掐了,可还没等电工爬下来,脑袋就被人给砸了个包。这件事使我们感到,村民有钱才能使郑各庄村发展”。
“我们最初也尝试着办过食品厂、针织厂等小作坊式企业,后来的失败使我们明白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从市场的需求上打开突破口。”1990年,当时任生产大队长的黄福水带领村里人组建了一支农民土方施工队,打入北京市场,当年创产值300万元。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郑各庄村的建筑、建材、机械等配套企业相继诞生。
1996年2月,郑各庄村开创“村企合一”的经济运营机制,组建了北京宏福集团,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现代集团企业。去年,郑各庄村自有资产达10亿元。
村民生活没了后顾之忧
“我们不用交物业费,冷水和煤气不用花钱,热水交一半的钱,每月还能领到养老金和医疗补助金。”65岁的杨士启老先生说,我们村的福利待遇,连城里人都要羡慕。杨士启与老伴、孙子三口人住,130多平米的房间装修得很漂亮。由于郑各庄村民每人可享受40平米的楼房平价补贴,杨老先生住进楼房基本上没有再花钱。
更加让人羡慕的是,杨老先生现在物业上班,每年有着2万元的收入,加上在企业入股分红、退休金等,每年能有6万多元的收入。杨老先生说:“以前家里最怕亲戚来,连顿饭也请不起,现在是怕亲戚们不来,生活没了后顾之忧,天天来都请得起。”
“足不出村”
就可完成学业
“村里再也没有交不起学费的家庭了,不仅仅是因为村民生活富裕了,还因为孩子从上幼儿园到上大学的学费,村里全部报销。另外,从幼儿园到大学,可以说不出村就可完成学业。”村支书黄福水很自豪地说起村里的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
在郑各庄村,银行、邮局、昌平一中分校、邮电大学、社区诊所、超市等都设在村内。
目前正在规划的还有中国戏剧学院和安贞医院分院。村民的生活方便了,80%的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并且一半以上的家庭养成了上网的习惯。
村里的事情大伙儿定
郑各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村民的居住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初,是谁拍板做出了这样“大胆”的决定?“当然是大伙定的,我们村大小事情,都要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大伙合计定下来,才算数。旧村改造也不例外。”几位老人不容置疑地回答说。
过去,郑各庄村的事都是村官说了算,特别是挣工分那年代,村民有怨言也不敢说出口。如今,让村民参与村政事务,在郑各庄村已经形成规范。除了每年的1月12日和7月12日的民主日活动在该村形成惯例外,村里重大事务都要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民主决策通过后,还要以各种方式公开,让群众知道村领导班子正在干什么和准备干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