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3月5日电 记者王方杰报道:邯郸市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多渠道、全方位实施干部大培训,努力增强干部执政能力。
一、进高等学府深造,到各级党校充电,积极为各级干部学习建基地,搭平台。一方面,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建立干部培训基地,确定每年选派200人进清华培训学习。 2005年6--7月份,举办了“清华大学—邯郸市公共管理核心课程高级研修班”,首批对52名县级干部进行了培训。
为提高实效,邯郸市委坚持做到:1、注重系统性。研修班的18位教师分别来自中国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军事科学院等高等学府。针对实际,研修班安排了领导科学与艺术、城市经营理念与模式等181门课程,通过136学时全面系统学习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知识。
2、注重针对性。利用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红色人文资源优势,建立培训基地,共培训4期学员,受训干部700余人。每次都“上好三课”:
首先是上好传统教育课。对全市214个乡镇428名党政干部正职,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学员身穿八路军服装,徒步行走15公里,参观八路军129师旧址、将军岭,到当年响堂铺战役战场,感受当年艰苦历程。
其次是上好宗旨教育课。开展“牢记宗旨,为民服务”讨论活动。邯郸市讲师团组织巡回演讲23场,受教育观众2万多人。
第三是上好实践课。选择10个养殖场、20个高效农业园区、10个农村示范点作为实践基地。以通过基地培训人员1200人,各县(市、区)举办短期培训班200余期,对全市农村干部普训了一遍。
二、积极动员各级干部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邯郸市委坚持每年选派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近几年,共向北京、天津、上海、廊坊等地选派干部挂职锻炼185人。
在选派干部中,邯郸市为努力做到三点:
1、坚持“三定”,严格标准。(1)定时间。挂职时间一般为3—6个月,挂职期间脱离原单位工作,结束后回原单位。(2)定规模。每年选派数量一般掌握在后备干部中列入培养对象的20%左右。(3)定去向。按照业务对口、定向培养原则确定挂职地点。
2、实施“四制”,严格管理。(1)目标管理制。组织部门对外派挂职干部建立专项档案,经常性不定期电话查询。(2)、工作日志制。挂职干部每天填写工作日志,作为评价其挂职期间工作情况重要依据。(3)、信息反馈制。挂职小组编发信息快报,每周至少向市委反馈一次,重要情况随时反馈。(4)、学习研讨制。挂职小组每周召开一次挂职碰头会或党小组民主生活会;每周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次集体学习,交流体会。
3、强化“三抓”,跟踪问效。抓考察,对挂职干部每年进行一次跟踪追访;抓交流,不定期召开挂职干部座谈会研讨会;抓使用,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
三、基层最需要人,一线更磨练人,积极选派各级干部到农村同群众同劳动,心贴心。
邯郸市委坚持从市县机关选派干部到农村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让干部在为民服务中提高本领。2004年以来,全市共选派1200多名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并对今年公开选拔的12名副县级干部派到基层接受为期半年的锻炼。
1、坚持“双签”,确保各方责任“压的死”。市委直接与每名到村任职干部签订责任书,在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作出规定;市委与市派出单位、县(市、区)委签订责任书,对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提出要求。
2、下力“双查”,确保任职工作“管得住”。一方面是明察,2004年以来,已进行了4次集中联查,共督查200个村,走访党员12000余人,走访群众26000余人。另一方面是暗查。对暗查中发现的擅自不在岗的全市进行通报批评,要求迅速整改。
3、落实“双考”,确保任职干部“干的实”。对到村任职干部实行“双百分”考核。2005年3月,对41名工作实绩突出、表现优秀的任职干部,进行公开表扬。邯郸还将考核表彰制度化。
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2005年,邯郸市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突破“千百亿”大关,分别实现1150亿元和121亿元,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亿元,同比增长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