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志愿者在宣誓
核心提示:
今天,是第七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日,也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3周年纪念日。泉州的青年志愿者,作为一支长期活跃在泉州大街小巷的新时期雷锋们,也走过了12年。5年前,泉州注册青年志愿者的推行,更是将志愿者服务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志愿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名志愿者如是说。虽然已走过了12年的风风雨雨,但泉州的志愿者事业仍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一部分
(一)4200亩红树林的“保护神”
2月25日,星期六。
下午,黄天星、苏丽惜、叶荣三人搭乘公交车从泉州市区出发,半个时候后,他们来到了洛阳桥畔。黄、苏、叶系泉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组红树林保护项目小组成员,他们此行目的是与洛阳江红树林保护区的护林队一道,肩负起4200亩红树林的保护工作。
“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这项活动了。”协会环保组负责人钱德祥说,每个周末,协会组织一批队员到红树林保护区,与当地护林队一道,义务巡查保护区,防止红树林遭人为破坏。志愿咨询活动现场
“红树林保护小组是志愿者组织的一个活动项目之一。”共青团泉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泉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陈秀强说,志愿者组织目前有多个项目小组,数百名青年志愿者分散活跃在泉州的各个角落,走街串巷,看望孤寡老人,陪护残疾人,清理垃圾……
(二)现有成员4000多人
“目前,仅协会直属志愿者就有四五百人。”陈秀强说,泉州志愿者组织发展12年来,目前已有成员4000多人。
据介绍,1994年3月,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泉州启动。1995年6月,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在协会发展的12年中,2001年则是一个转折点。
“这年,我们推出了注册志愿者制度。”陈秀强说,2001年,志愿者行动已有7年历程,但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节假日突击活动为主,难以向日常长期性活动发展,二是难以向民间社会化方向发展,三是短期性行为居多,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
“推行注册青年志愿者制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陈秀强指出,实行注册制度,对参加者有了明确要求,量化了服务及考核指标,便于向社会公开招募,并发现了一批热心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优秀分子。 (三)爱心接力薪火相传
“成为注册志愿者,我好像找到了家。”成为泉州第一批注册志愿者的洪少霖说。洪是2001年加入志愿者协会的,当时,他在泉州晚报物业公司工作。
当年6月15日,团市委、东南早报社和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向社会公开试行招募注册志愿者100名,开展社区便民利民、社区人文关怀、社区公共协理服务等。
“看到早报报道,我就去报了名。”洪少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好事后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
“基于爱心的、自愿的事业是最有生命力的事业。”陈秀强说,泉州青年志愿者行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12年,实行注册青年志愿者制度也有5年了。注册志愿者数量从2001年的首批65人增加到去年底的4300多人,全市有4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3万多名志愿者长期参与志愿服务。这些志愿者分布在各行各业,包括学生、公务员、营业员、保安、保险业务员等多种职业。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如此多的人们聚集在了志愿者的大旗下呢?
“16字就足够概括了。”一名志愿者说,那就是“平等、友爱、互助、进步,尽己所能,无私奉献。”第二部分
志愿者都是些普通人,他们所从事的服务事业平凡而又简单,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唤醒和培育了每一个人的善良之心,使人们都能从内心深处生长出一种希望社会和谐、美好,希望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愿望,从而能去为别人、为社会着想,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为社会做一些公益的事。
以下摘取了四位志愿者工作和生活的片断,让我们走近志愿者,感受他们内心深处的点点滴滴,感受平凡人物的伟大。
(1)志愿者人物志之一
陈忠晟:让“五月花”更艳
“忠晟,你回来了吗?”“我刚回来,晚些时候来看你。”
3月2日下午6时,陈忠晟刚刚从福州回到泉州,就接到了王阿婆的电话。陈忠晟是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五月花助老组负责人,80多岁的王阿婆是他的帮扶对象。
“阿婆单独生活,比较孤单,因此每天都会给我打好几个电话。”陈忠晟说,电话一天至少四次,频率如此高,一般人也许会觉得很烦,但他已经习惯了,如果哪天她不给我电话,那肯定是出事了,就要赶紧过去看她。
平时,陈忠晟和他所在的五月花同伴们经常去看望阿婆家,帮她做做家务,陪她聊天。有一次,阿婆表达了有生之年想游后渚大桥的心愿。陈忠晟得知后组织了助老结对帮扶对象“泉州一日游”。当他们带老人在路边搭车时,这一场景深深感染了路人,有的“的士”主动停车,义务接送这群特殊的旅游者。
王阿婆是“五月花”助老组的帮扶对象之一,陈忠晟和他的同伴还与另外20多位老人结对帮扶。
“我们的口号是‘花更红、城更美、气更顺’。”陈忠晟介绍,“五月花”于2003年成立,其前身是2001年泉州青年志愿者协会A组。
正如他们的口号那样,五年来,五月花志愿工作越做越大。目前,五月花的年轻人们正从事着多个常规志愿服务项目:“一助一”结对固定帮扶项目、绿芽志愿助学站助学项目、五月花驻敬老院项目、鲤城福利院项目……另外,他们还根据需要,开展了诸如“新春佳节送温暖”、“帮助乡村学童”、“青春辉映夕阳红”、“志愿走进社区”等活动。志愿者为老阿婆量血压
陈忠晟说,志愿服务的行动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志愿者工作上,虽然休闲的时间少了,但是他却感到非常的快乐,在过去的五年里,虽然有时志愿服务不被世人所理解,但再忙再苦再累,对志愿者活动的信念却从来没有动摇过。
“看到阿伯和阿婆脸上的笑容,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他说。
(2)志愿者人物志之二
吴华莹:晶莹的“日光兰”
在泉州青年志愿者五月花助老组中,一位名叫吴华莹的女孩得到了同伴们的爱戴。2004年,在加入青年志愿者组织不到一年的时间,吴华莹就获得了首个“五月花之星”的称号。
“谁曾料想,她会在短短的几十天里,服务时间超48小时而成为一名光荣的注册青年志愿者。谁又会想到,她会在五月花众多的志愿者当中脱颖而出,在不经意间将第一颗‘五月花之星’摘取到手,悄无声息中揽于怀中却默默无言……”五月花秘书处的陈建强如是说。
“她在福利院看望和帮助孤残儿童的学习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开辟了志愿服务行动的新领域。”五月花负责人陈忠晟说。
吴华莹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工作之余,她长期负责两个志愿者服务项目。第一是坚持看望帮扶对象许老伯和他的孙女小芬,第二是负责福利院手拉手项目。吴华莹帮扶的许阿伯户籍在惠安,在泉州生活了大半辈子也没房子。有好心人借给了他一间破旧房间住下。阿伯以捡垃圾为生,他还收养了一个女孩小芬作为孙女。
“小芬17岁了,没户口上学难。”吴华莹说,2004年8月,为了让小芬上学,她先后去了多趟学校、教育局、居委会、招生办、派出所,磨破嘴皮,最后在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小芬终于进入了一所中学。目前,小芬的学费都由吴华莹自掏腰包,不仅如此,吴华莹还得操心小芬的学习。
看望孤儿则成了吴华莹每周另一项必修课。从2004年5月起,每个周日上午,吴华莹都到鲤城区福利院看望那里的20多名孩子们。“我们跟孩子们下棋,一起看电视,坐下来说说话,教孩子们唱歌,最有趣的莫过于逗两个几个月大的宝宝玩。”
在泉州青年志愿者的论坛上,吴华莹的网名叫“日光兰”。她的同伴们说,是的,她就像“日光下的一朵兰花,华美、晶莹而有热情”。
“我觉得这些事情很平常。”3月2日,当记者找到吴华莹时,她腼腆地说,这些事情太平常了,每个人都能做到。
(3)志愿者人物志之三
罗玲:累并快乐着
3月1日中午,记者随同志愿者罗玲来到涂门街庄阿姨家。
“庄阿姨!”罗玲轻轻拍拍门。庄阿姨的爱人给我们开了门,一走进去,坐在椅子上的庄阿姨正探出头来:“快过来,这边坐。”她的座位对面,电视里正在播放连续剧《不能没有你》。
“这个电视剧很好看,她喜欢上她姐夫了,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在一起。”罗玲一坐下来,就和庄阿姨聊起了电视剧情。
庄阿姨对记者说,小罗一来,家里就热闹起来。因为平时爱人和孩子都不在家,由于腿脚不便,她很少出门。小罗来了后,会陪她下棋解闷。
不过,和庄阿姨一家结成帮扶对象,只是罗玲志愿者工作的一小部分。她是泉州市志愿者协会环保组水资源项目小组长,2003年加入志愿者协会以后,曾先后策划了“保护母亲河—探访晋江源”活动、“参观山美水库”活动、“参观泉州水质净化中心”等保护水资源宣传活动。
罗玲说,负责环保组的活动时,有些人以为环保组都是出去玩,“其实很累的。”2月26日,罗玲和组员一起从泉州市区骑自行车到紫帽山去开展活动。每个人都带上袋子,一步一步沿着山路捡垃圾,然后再将垃圾集中运下山。参加红树林保护活动时,要清除枝干一人高、根深一米、牢牢扎根在滩涂泥巴中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罗玲第一个跳入“齐腰深”的泥土中,用双手去挖掘和破坏互花米草的根系。
现在,罗玲又有了新的目标———为泉州内沟河清除污染。她拉上几个要好的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和中午休息的时候,沿着泉州每个地段的内沟河沿岸,带着相机做了多次暗访,寻找和挖掘最脏的地段,希望“还城市的水系一片清澈”。
(4)志愿者人物志之四
张伟明:助人贵在坚持
助残组志愿者张伟明可算是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元老”之一了,他于2001年7月加入志愿者队伍,成为第一批泉州青年志愿者。
1999年12月,张伟明从部队退伍回乡后,一直希望能够参加一个献爱心的组织。“因为我个人性格比较内向,朋友也不多。当时协会开始招募志愿者时,我就想加入协会既可以帮助别人,还可以交到好朋友。”张伟明打定主意,就跑去团市委报名了,他是第三个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的。
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张伟明开始结识了帮扶对象,结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说,在和帮扶对象的接触中,他从帮扶对象身上学到了宝贵精神;而现在自己的很多好朋友也是志愿者。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组的服务对象———残疾人艺术家张嘉滨。”张伟明第一次见到张嘉滨时,他已经卧床20多年了。“他很友好,而且我们可以感觉到他面对很多压力,生活状况不是很乐观,但他在和我们聊天时,都是很开心的。把我们当成好朋友。”张伟明从张嘉滨身上学到了一种常人难以坚持的信念。他说,这常会让健全人也感到汗颜,张嘉滨有着健全人可能不具备的毅力。
和张嘉滨同一批的志愿者,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已经离开了这个队伍,但张嘉滨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早报记者刘波黄艺芬文/图
:
泉州志愿者大事记(2001-2005)
2001年
6月15日,团市委、东南早报、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向社会公开招募注册青年志愿者。
8月26日,由东南早报与团市委共同发起,注册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日在金山社区举行。青年志愿者上门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义诊、维修电器。
12月15日,协会发起“收集旧挂历,帮助盲学童”公益活动。此后,首批5000多本旧挂历送往泉州市盲聋哑学校。
2002年
2月2日,由团市委、东南早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泉州首批注册青年志愿者新春联欢会在宝洲宾馆举行。同时,颁发注册证,授予26位同志“泉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鲤城、石狮、晋江等地推广实施注册志愿者制度,招募成立注册青年志愿者总队,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便民利民、法律援助、医疗卫生、文艺放送等服务。
2003年
5月17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青春在行动、志愿抗非典”主题活动,慰问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坚守在重点工程工地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并组织健康快车预防非典特别服务队赴农村开展宣传活动。
9月,东南早报与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捐赠学习用品、帮助乡村学童”公益活动,发动城里的孩子把多余或不再使用的书包、文具、课外书捐献出来,送给偏远山区的儿童。
12月6日,泉州青年志愿服务网(www.qzqn.org)和泉州青年志愿服务热线(16820110)开通仪式,为达到注册条件的志愿者颁发全国统一的“中国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证”和举行宣誓仪式。
2004年
7月18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东南早报、泉州电业局共同发起“我节电、我参与”系列活动,征集《泉州市民节电公约》和《节电金点子》征文,向市民免费赠送了3500个节能灯。
8月1日,为纪念泉州市固定电话号码网升8位与《东南早报》创刊四周年纪念,团市委、东南早报社、泉州电信分公司联合举办“上升新高度”登山比赛。志愿者作为工作人员参与活动。
10月17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泉州晚报联合发起“志愿泉州”第六期活动:“朝霞重晚晴,夕阳分外红”———走进乡村敬老院。
2005年
1月,印度洋发生地震海啸,东南亚诸多国家遭遇灾难,东南早报、泉州市红十字会、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募捐,为海啸灾区国家举行募捐活动。
3月16日,泉州鲤城区临江街道青年志愿服务站成立,这是泉州市首个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9月,东南早报与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倡议,为孤寡老人送月饼。在中秋之夜,590盒月饼送到500多位老孤单寡人士手中。
2006年
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与泉州市中心血站联合发起“情人节献血,赠送玫瑰巧克力”活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