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在活动现场认真倾听群众反映问题。记者杨力实习生王非摄
本报讯(记者吕华莫瑞宁刘振)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前,西安日报社团委组织《西安日报》《西安晚报》的青年记者进行岗位学雷锋活动,昨日在钟楼饭店门前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4小时共接待了200多名群众。 昨日上午9时许,已经有近20名来自西安各区县的群众等待与记者交流,使原定于10时开始的活动不得不提前开始。
排队等待与记者交流
上午9时,当记者们来到钟楼饭店门前做准备工作时,发现已经陆续来了近20名群众在等待,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多岁,有的还拄着拐杖乘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到活动现场。虽然活动预定在10时开始,但为了不让群众等待,青年记者和本报发行公司的团员青年立即开始接待群众。因为来的群众很多,他们排着队等待与记者交流,而记者们连水都顾不上喝认真倾听群众反映问题,利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很多记者坐在那里4个小时都没动一下。
老外惊叹记者学雷锋
活动刚一开始,两位国外游客就站在咨询台附近观望。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走上前来用英语问道:“你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在学雷锋。”《西安日报》记者原建军用流利的英语答道。没想到这更勾起了两位外国朋友的好奇心:“雷锋?雷锋是谁?”“雷锋是一位经常帮助别人,却从来不要报酬的年轻人。”这可是他能想到的最通俗易懂的答案。“Really(真的吗)?还有这样的人?”外国朋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你们是什么职业?”原建军指着本报的报头说:“我们是西安日报和西安晚报的记者。”“Sogood!(非常好)”他们翘起大拇指说,“能送我们一份报纸吗?回到挪威我们一定登录你们的网站好好看看。”随后他们还饶有兴趣地拍下咨询现场的照片作纪念。
退休职工医疗
保险成反映热点
活动直到下午1点多才结束,在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记者们共接待200多名群众投诉,活动结束后,一些没赶上活动的群众还来到报社与记者交流。群众反映的问题涵盖各个方面,有的反映小店铺乱倒垃圾影响市容;有的反映一些路段不设红绿灯,市民过马路不安全;有的希望本报能呼吁对古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等。其中反映最多的是一些工厂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得不到解决,他们很多人都已经七八十岁了,因为原工作单位被兼并等原因就医费用始终得不到解决。
另外,案件执行难也成了群众的反映热点。一位从华县专程赶来的农村妇女向记者反映了这样一件事,她的丈夫1998年被人杀害了,当时法院判定被告应赔偿她1万多元的民事赔偿,可是强制执行费缴了7年多了,被告都刑满释放了,这些民事赔偿都没有执行完。这次她在西安的亲戚看到本报要搞接待活动,便通知她连夜赶到西安。
百姓眼中记者
就像“百事通”
“灞桥的灞字有没有三点水?”一位从灞桥区来的老读者向记者询问。还有读者询问,“狄寨塬的‘塬’该不该有土字边,我就住狄寨塬上,我看以前这个塬字都是没有土字边。”屈先生的问题着实难住了记者。
有群众向记者反映电话不应该收座机费问题,甚至还有人向记者投诉12年前的事,可是由于事发时间太长,无法调查,记者也无能为力,虽然记者告诉他们应该到有关部门去反映,但这些群众仍不愿离开。在百姓眼中,记者似乎是无事不知、无事不晓、神通广大的“百事通”。
一位李大爷前来咨询自己订的报纸能不能直接送到家里,本报发行公司立即了解情况给他解决了此问题。昨日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本报记者能够给予答复的都立即给予了满意答复。不能立即给予答复的,记者们都将反映的问题做了详细记录,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协调相关部门,会尽快给每位前来投诉的群众一个答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