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布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中,把京津冀区域发展作为重点内容,并列为“十一五”规划的子规划。全国“两会”刚刚开始,有关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话题就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大家一面非常赞同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蓝图,同时,又从各个领域、不同角度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发展进程献计献策。
丛斌代表:京津冀原本不可分割
本报记者 刘彬
记者在丛斌代表屋里采访的时候,电话响了,是会务组询问丛斌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的题目,丛斌代表想也不想,告诉工作人员“我要谈的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问题”。
放下电话,丛斌代表对记者说:“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前几天我在全国人大开常委会的时候,京津冀周围都下了很大的雪,唯独我们这三个地方,要么雪下得很少,要么干脆就是不下。”
“这其实是污染造成的。”丛斌代表深有感触地说,河北这么大点地方,内有两个直辖市,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加上北京、天津的人口,这个地方聚集了将近八九千万人口,热岛效应、粉尘污染破坏了雨滴的形成,不信你看看,周围的省份的降水量都比河北和天津、北京高。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京津冀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北京、天津再怎么搞绿化,如果河北上不去,也是白搭。”
丛斌代表说:“现在要搞京津冀都市圈,从河北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地位,以前,我们河北为北京天津生态环保做了很大的贡献,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一发大水,宁可淹河北,也要保北京;为了涵养水源,即使有很好的项目,也不能开工建设,牺牲很大,河北有付出,就应该有相应的回报机制。”
“所以,应该有一个权威的协调机构,统筹安排京津冀的发展,像张家口,那里农民很辛苦,产量也低,就应该让他们植树种草,绿化荒山,粮食由国家供给,或者由京津冀协调供给,这才是真正的统筹发展。”丛斌代表说,“如果还是现在这样的话,京津冀都市圈还是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实际上,和天气一样,河北和京津也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河北如果不能繁荣稳定,京津也不会安稳,甚至全国都不会安稳,我们必须要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上看这个问题,京津冀现在到了该协调发展、合作共赢的时候了。”
李有成委员:从拒马河引水看区域协作
本报记者 吴艳霞
自2003年8月开始,北京市为解决水资源紧缺,同时置换密云水库向燕山石化供应水资源,在跨河北省保定市、北京市房山区边界的拒马河河道区打井、截潜流、修建泵站,又对胜天渠入口枢纽工程大规模整修加固,截流取水。因而,造成保定张坊下游的南北拒马河开始干涸断流,使保定境内六县(市)262万人口生活、生产困难,致使生态水资源紧张。
此事引起水利部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海河水利委员会曾召集北京市水利局、河北省水利厅和保定市水利局进行协调,双方达成共识,表示要互谅互让,团结治水,依法用水,共度水荒,并形成会议纪要,制定了控制取水量和补偿下游水价等措施。但会议纪要至今未能得到全面落实,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针对拒马河引水的协调和解决,全国政协委员李有成提出:跨区域水系的利用和治理一定要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应树立大局意识、建立协调机制,海委协调形成的共识应当得到充分落实。京津冀具有良好的区位互补优势,应该像长三角、珠三角那样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目前,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土地、水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逐步增强,因此,加强京津冀区域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河北与京津的关系,李有成委员指出,河北既与京津共享一地自然资源,又在京津冀圈的生态建设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因为此,京津周边地区的一些工业项目受到限制,在经济发展作出了牺牲,由此而形成一些贫困地带。
李有成委员说,作为河北,涵养周边生态义不容辞,但各方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规划密切协作,做好制造业、流通业的产业分工,京津应向周边地区转移传统产业和配套产品,打造分工合理、衔接紧密的产业链、产业群,逐步形成互相促进的区域产业结构新格局,以长远的经济辐射带动来补偿生态保护所作出的发展限制。河北省也必须主动接轨京津,增强产业链条的关联度,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维护的协调发展,这才是长远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