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暖花开,西子湖畔呈现一派喜人景象。今天,市政府第十五次全会暨行政监察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将隆重召开。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各级政府和监察机关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政府工作的实际,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有力地推动了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政勤政,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此次会议的召开,我市各级政府的廉政建设将会出现更加喜人的局面,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的廉政勤政意识将会进一步增强。这一切,都将为杭州“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党委政府政令畅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2005年,全市各级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面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纪律规定,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了党委、政府政令的畅通。
加强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专项检查、效能监察、跟踪督查。全市共立项开展执法监察项目160项,提出意见和建议164条,其中被采纳148条。通过执法监察,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1亿元。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对《行政许可法》、“两项制度、两项活动”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创建文明城市、“清洁杭州”以及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专用存款账户、住房公积金、重大建设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市区城市房屋拆迁户安置、环境污染整治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和效能督查;对杭千高速公路、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市级机关专项用房、“背街小巷”整治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跟踪监督,保证政府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督促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同时,及时纠正制止违规招投标行为,严肃查处了一批建设工程项目严重串通投标问题,追回串标赃款91万元,修改合同减低造价160万元,9名相关责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坚持以人为本,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以城镇房屋拆迁、征用农村土地、企业重组和破产、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为重点,坚决纠正和查处群众反响强烈,特别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2005年,监察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安置在外过渡两年以上拆迁户5667户。全年清欠农民工工资9681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土地征用补偿款已全部发放到位。
以群众反响强烈的“七大问题”为重点,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全面清理高等学校收费项目,健全教育收费管理和监督制度,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问题。在全市1336所中小学推行收费公示制度,清退违规金额65万余元,查处乱收费案件14起,3名学校负责人受到责任追究。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强化医药价格监管,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加强监督检查,药品降价金额约2.5亿元。严肃查处了富阳市人民医院有关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问题,5名医务人员受到纪律处分,5名相关领导受到责任追究。组织对广电系统进行行风评议,开展创建“人民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开办“行风热线”节目,组织96家市和区县(市)有关单位负责人走进直播室,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实际问题,现场受理群众咨询和投诉1953件,反馈率达100%,被广大市民称之为“市民的连心线”。
严肃行政纪律,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2005年,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信访5629件,立案1017件,处分党员干部1001人。其中涉及厅局级干部2人、县处级干部34人、乡科级干部66人。处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146人,并将44名严重违纪人员清除出公务员队伍。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26.4万元。
集中整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全市565名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问题进行了全面清理,全市各级领导干部上缴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折合人民币275万元。继续加强对“两不”问题的集中整治。加强与公安等执纪执法部门的协同配合,认真落实“两不”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全市共查处“两不”案件581件。针对少数领导干部顶风违纪参与赌博问题,向全市发出《关于对马惠明等领导干部赌博案件的通报》,教育警示干部。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出国(境)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强对领导干部公费出国(境)考察的管理。
构建惩防体系,深化反腐败源头治理工作
“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深化源头治理工作,而构建惩治和预防体系,又是源头中的源头。去年以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构建惩防体系的要求,把预防腐败的措施落实到各项改革和制度建设中,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导致腐败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深入推进“三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和区县(市)都建立了行政(便民)服务中心。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进展顺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普遍实行部门预算,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投资体制逐步完善。切实抓好“四项制度”的落实。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建设工程项目交易、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等招投标交易活动统一纳入中心进行交易,形成了交易制度基本完善、监管措施基本到位、内部管理基本配套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五城区小型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建设,区、县(市)基本完成了招投标统一平台的筹建工作。开发应用网上政务实时监督系统,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两个监督子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有效地提高了监督实效。
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制定了《关于区、县(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试行)》,实行公车改革的6个地区,共拍卖公车571辆,成交金额达3595万余元,比评估价高出24.2%,合计财政支出同比降低41%。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公开的内容和形式逐步规范。
深化教育管理,加强政府部门自身建设
在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风廉政主题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参观党员干部法纪教育基地、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党纪政纪知识测试等,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公务人员的廉洁从政意识。廉政文化建设扎实推进。以“清风入家园”为主题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市300多个社区中全面展开;以“人生旅途、廉内相助”为主题的家庭助廉活动深入推进;以“清风润乡村”为主题的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和以“廉洁诚信、守法经营”为主题的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特别是在学校开展的“敬廉崇洁”教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在市属高校、中小学校中全面推开。这项工作得到了吴官正同志和中纪委、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各级监察机关以解决“办事难”问题为目标,以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机关作风为重点,以受理群众投诉和督促检查为抓手,创新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督查,推动机关效能建设走上经常化轨道。市县两级普遍建立了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开设统一的投诉电话,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统一有序的投诉受理网络体系,建立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联动高效、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的投诉工作机制。针对清理出涉及部门的79项职责交叉和职能不清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围绕已理顺的74项工作职能,建立具体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机关效能建设8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服务体系。聘请效能与行风监督员并组织明察暗访。制定了《杭州市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和效能问题惩戒办法》等规定,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健全市机关服务态度和效能投诉中心。去年,中心共受理群众投诉6581件,办结率97.88%,有194名工作人员因服务态度和效能问题受到处理。
(杭州日报记者鲍一飞杭州日报实习生戴慧兰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