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牌楼176号的房东杨志平,今年51岁,是西湖区留下电影队放映员,土生土长的留下人。去年3月6日,老杨在家办了个相亲会,为36位20多岁的女房客张罗对象。附近的单身小伙蜂拥而至,不少人在登记本上认真地留下个人资料,“委托”老杨为他们牵牵红线。
今年,老杨家喜事不断,房客中有3对男女青年彼此对上了眼,这让老杨喜上眉梢。时隔一年,老杨再次为这些外地的姑娘小伙忙活起来,只不过去年当的是月老,今年老杨当起了集体婚礼的司仪。
伴娘一紧张 提前拉响礼炮
昨天下午1点半,从附近赶来参加婚礼的男女老少把老杨家挤得满满当当。不少来晚了的小伙子挤不进房间,只好站在门口伸长脖子往里张望。
横幅、零食、横七竖八的板凳桌子……会场的布置和去年很相似,惟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桌上的一对红烛。
下午1点半,一些看客等不及了,嚷嚷着要新郎新娘快下楼。三对新人躲在楼上,害羞得站成一堆,新娘子们扭动着攥在手里的红盖头,显得有点紧张。
“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集体婚礼,想不到自己也能参加,很兴奋。”新郎之一的史生渊笑呵呵地说。
尽管老杨为这场集体婚礼筹划了好多天,但正式开始前,老杨还是忙得团团转———“新娘下来前要把红盖头盖好,可别先让大家看到了脸。”
“新郎用竹棒揭盖头时动作要温柔,一共要揭三次,前两次要先轻轻挑起,偷偷看看新娘,第三次才能正式揭开,这是对新娘的尊重。”“哎,拉礼炮时要对着新娘。”一位伴娘听着老杨的吩咐,脑袋点得像拨浪鼓,结果一紧张,不小心拉响了礼炮,“砰”,彩纸在空中飞扬,全场哄堂大笑。
同年生的老乡 在老杨家碰了头
下午2点,屋里响起《婚礼进行曲》,三个新郎官各自背着新娘,一脸喜气地正式入场。场内立刻骚动起来,鼓掌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伴娘们忙着撒花瓣,拉礼炮,新人们乐得合不拢嘴。
老杨绝对是个优秀的婚庆司仪,接着的婚礼仪式“花头经”蛮透,蒙眼找老公、拜天地、揭盖头、吃汤圆,老杨全都一人张罗。
新郎新娘互喂汤圆时,老杨还在一旁动情地配起“场外独白”:汤圆是用糯米做的,很粘很甜,愿新郎新娘永远粘在一起,幸福甜蜜。
三对新人中,李宝金和新娘杨秀云的恋爱经历最富有戏剧性。去年,两人先后搬进了老杨家,而且就住贴隔壁,但真正相识却缘于老杨办的一场联谊会。当时一聊天,才发现两人不光是同年生的老乡,现在还同在一个工厂打工。之后,李宝金和杨秀云很快坠入爱河,去年12月,两人到民政局领了红本本。
“结婚后还没在杭州正式办过酒席,今天的这场集体婚礼,让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揭盖头时,我手都发抖了,太激动了,真是谢谢老杨。”李宝金说。
下午2点半,新人们和参加婚礼的客人合影留念。集体婚礼的压轴戏是免费看电影。老杨琢磨了半天,给大家放了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谈恋爱也要靠缘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我希望,杨家牌楼里的外地姑娘小伙都能尽快找到意中人,吃上暖心的热豆腐。”老杨爽朗地笑起来,乐得像个孩子。
(记者李思婧实习生李琳玲 每日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