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顺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说:把握新机遇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
本报北京3月5日电(记者姚晋平)在山西代表团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山西如何在中部各省竞相发展的格局中赢得主动、加快发展?”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说,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给中部省份带来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动力。 山西作为一个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省份,既有明显优势,又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着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把握新机遇、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把握新机遇,主要是抓住、珍惜和用好难得的三个方面的机遇。一是中央政策与市场需求同时拉动,增强了发展的动力。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改革,推进煤炭行业重组,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兼并改造中小煤矿”,“继续打好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实行“加强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支持基础比较好的老工业城市加快企业改组改造”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具体措施,对山西来说,这些政策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同时,国家构筑以煤为基础的能源供应体系,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将长时期占据主体地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将对能源保持巨大而持久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全球油价的攀升,煤化工行业出现升温,国内外能源产业界会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山西,必将对山西能源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山西在煤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煤炭大省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稳固。二是产业优势与区位优势相得益彰,拓展了发展的空间。山西工业基础较好,产业工人素质较高,劳动力成本较低,煤炭、焦炭、电力、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经过改造提升,优势得到巩固和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旅游文化、农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山西既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重要通道,也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枢纽,完全有条件在吸引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中抢占先机,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综合经济实力与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进一步增强,强化了发展的基础。“十五”时期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特别是广大干部群众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拼搏进取的劲头很足,这是我们今后实现新发展新跨越最重要的基础和条件。实施新战略,就是要落实好加快“两化”进程,实现“六个突破”,促进“四个提高”的发展战略。去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提出了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进程,在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发展、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晋人才强省战略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这一发展战略是从科学发展观与山西省情的结合点上提出来的,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山西实现崛起的过程就是落实这一发展战略的过程。特别是加快“两化”进程,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建设农村与发展城市的有机结合,是推动我省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力量。要把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结合起来,双轮驱动,形成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共同带动全省的整体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要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科技进步,突出自主创新,切实改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特色城镇化,要形成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进而有效带动投资的增长,带动区域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升级,带动新农村建设,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实现新跨越,就是要在全省大力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埋头苦干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坚忍不拔的精神,敢于胜利的精神,努力走出符合山西省情的科学发展的路子,走出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路子,走出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走出欠发达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子,使未来五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中等水平,同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污染排放减少40%,努力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于幼军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从更高起点更宽视野谱写山西煤炭经济新篇章
本报北京3月5日电(记者贺锴)今天下午举行的山西代表团记者招待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于幼军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十一五期间,山西将如何进一步做好煤的文章?”时说,“十一五”时期,山西一定要按照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积极转换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从更高的起点、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山西煤炭经济发展的新战略。于幼军说,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历来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应该为中部崛起和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做出贡献。煤炭对山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另一方面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和生产方式的分散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矿难频发、地表沉陷,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制约了山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谋划新战略?于幼军指出,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走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综合高效发展、和谐文明发展的道路,努力使山西从资源能源大省、煤炭生产大省转化为资源、能源强省,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基地。集约发展,打好三大战役,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总体素质。长期以来,山西的煤矿生产形成多小散乱的格局,生产方式粗放落后。山西煤炭要实现科学发展,首先要从治乱开始,釜底抽薪,解决好煤炭经济的集中度和发展质量的问题,以及安全生产的问题。省委、省政府从去年9月起多管齐下进行非法煤矿清理整顿,到目前已关闭非法煤矿4876个,处理非法违法采煤人员1200多人。今年1月又部署开展第二战役,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年开采能力在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进行淘汰,预计淘汰减少1300到1400个煤矿。其次,对年产二三十万吨的煤矿进行技术改造,提出新的准入标准,不达标准两年后也要关闭。三是穿插实施培育大煤炭企业集团战略,鼓励大的煤炭集团发挥人才管理技术方面的优势,对小的煤矿进行整合置换,并通过资本运作、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培育几个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大集团大企业。这三大战役打下来,今年下半年山西煤矿就会减少2/3,达到3000个以内。到“十一五”末,将减少到2000到2500个,从根本上改变煤矿分散混乱的状况。内涵发展,控制产能产量,提高质量和效益。从山西现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来看,从节约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来看,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来看,煤炭都不能够再走粗放式外延扩大再生产的道路。所以应该在科学预测、保证国家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产能。经认真测算分析,省委、省政府决定,山西“十一五”煤炭产量实行零增长,控制在7亿吨左右。产量不增加,煤炭经济还要发展,怎么办?一是通过大煤矿兼并小煤矿进行产能置换,提高煤炭企业生产能力。二是通过技术的创新,开采方式的改革,提高煤炭的回采率,争取回采率从现在的40%提高到60%。绿色发展,实施“三大工程”,实现资源环境相协调。山西煤炭由于过度无序开采,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所以更要悉心保护我们的环境。“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将实施三大工程。一是蓝天碧水工程,准备用三到五年时间,抓好沿大运高速、汾河两岸、11个中心城市、十大景区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实现重点区域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二是造林绿化工程,除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外,今年启动实施山西省五大造林工程: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厂区、矿区绿化,村镇绿化,环城带绿化。每年种树500万亩,使山西森林覆盖率五年后从现在的13%提高到18%左右。三是煤矿沉陷区治理工程,拟用三年时间治理沉陷面积1084平方公里。综合高效发展,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山西作为国家的能源基地,长期以来只是生产和输出煤炭。“十一五”要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积极发展综合能源产品,形成一次、二次能源并举,煤电气油各类能源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现在国际、国内出现了千载难逢发展煤炭化工的机遇,山西又有资源条件和生产技术条件,要全力发展,力争煤化工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文明和谐发展,塑造山西煤炭工业新形象。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坚决有力地措施,使煤炭安全生产在“十一五”有根本好转,做到以人为本、珍重生命,把矿工的安全摆在第一位。努力改善矿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他们的劳动保护、安全防范设施、最低工资保障、生活条件的改善。山西今年已经启动了治理棚户区的工程,准备五年内新建600多万平方米的矿工宿舍,让二三十万户矿工告别破旧低矮、拥挤不堪的棚户区。
郭凤莲回答农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本报北京3月5日电(记者姚晋平)今天,在山西代表团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农民日报记者问“大寨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成绩,请就新农村建设谈谈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重发展生产,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郭凤莲说,山西农村人口比较多,农村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民仅仅靠种地日子肯定不好过。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要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性举措。首先,从大寨发展的实践看,只有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民的生活才能富裕。第二个是农村教育问题。我们不仅要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而且要解决农民的教育问题。比如说进城务工的农民缺乏技能,迫切需要培训,但是现在没有一个好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她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农民懂一点技术就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第三,要注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壮大集体经济。群众是集体经济的载体,集体经济又是农民的靠山。我们要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把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做好。第四是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需要实干、苦干,需要奋斗、奉献。有这种精神作支撑,建设新农村的事情一定能办好。郭凤莲最后说,基层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一定要建设好,要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巩固好成果,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群众的创造性激发出来,大家齐心协力、扎实苦干,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张兵生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时说:城建需要“亮剑”精神
本报北京3月5日电(记者贺锴)“坚持创新发展,自我跳跃,勇敢亮剑,追求卓越,大力营造全面推进太原城建实现新的跨越的良好氛围。”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代市长张兵生今天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当记者问,太原作为老工业基地和具有2500年历史的内陆省会城市,今后城建有着怎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张兵生简而言之:方向就是现代化,在传承传统历史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目标就是让太原人民满意,让来太原寻求发展的朋友满意,让来太原旅游观光的朋友满意。太原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如何老树开新花?就要南进北拓,扩容提质,南部新区必须瞄准国内一流,瞄准现代化。体制如何创新?市委、市政府首先思考的是投融资的体制创新,要在“十一五”时期,通过资本运作,为太原市城市发展融资一千多个亿来支持城建发展。创新环境自不必言。突出强调创新发展氛围。太原是一个老的工业城市,在诸多新兴城市百舸争流、快速发展的状态下,在全球一体化、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太原市要敢于“亮剑”:亮出我们克服体制困难、资金困难之剑;亮出率先发展、追求卓越之剑;亮出革命老区艰苦奋斗、敢于胜利、善于胜利之剑,向一流迈进,向卓越迈进。
杜复新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说:煤矿企业绝不能以产能论英雄
本报北京3月5日电(记者姚晋平)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经济日报记者问“作为大型煤炭企业的老总,你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你认为采取哪些根本措施才能既保证安全,又能保证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焦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复新说,煤矿绝不能以产能定大小,以产能定级别,以出煤论英雄,而是一定要科学地组织生产,严禁超能力生产。杜复新代表说,总理的报告用这么大篇幅谈安全生产,而且讲的非常细,不仅分析了原因,而且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刚才书记省长也都讲,山西煤炭生产就是要走集约发展、科学发展、综合发展、绿色发展、内涵发展的这条路子,这里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搞好安全生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讲的这几条措施,都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作为煤矿生产企业来说,现在煤矿企业事故频发,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生产的弦绷得太紧,直接原因就是超能力生产。超能力生产,不仅仅是一个煤矿核定一年应该生产1000万吨,结果生产了1200万吨的问题,而是只要有一个工作班超能力生产了,可能瓦斯就超标了,就可能出事故。希望新闻媒体也要多宣传严禁超能力生产。谁的产量大谁就是老大,以产能定大小,以产能定级别,以出煤论英雄,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只要我们扎扎实实组织安全生产,我相信整体的安全状况一定能有一个大的好转。
陈川平回答中国改革报记者提问时说:建成全球最大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
本报北京3月5日电(记者贺锴)全国人大代表、太原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川平今天在山西代表团记者招待会上,就目前太钢不锈钢发展战略实施进展情况、不锈钢产业链延伸等问题回答中国改革报记者提问时说,一定要大力发展深加工,实现不锈钢产品几十倍增值。陈川平说,太钢目前正在实施一个新的不锈钢工程,预计今年6月投产。届时,太钢不锈钢产量将达到300万吨,钢总产量1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特别重视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度,是太钢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十一五”期间,太钢仍将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努力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陈川平当众拿出一款诺基亚手机说,这个手机的功能与其他手机基本相同,但一般的手机价格在三四千元左右,这款手机却卖到一万元,原因就是用了不锈钢外壳。生产这个手机的不锈钢材料,成本只有十几元钱,生产成外壳供给手机企业,就增值了十几倍。所以,太钢将大力发展不锈钢深加工,已经决定和太原市携起手来,在“十一五”时期把不锈钢园区的转换加工能力提高到50万吨以上。这样的发展方向,也完全符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