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过当兵经历,便对军装发生天然的亲近,与徐岩相约总是在“饭口”,一瓶白酒相对,谈我、谈他,说不完的话题伴着浓浓的醉意……
谈短篇,绕不过徐岩这个名字
最近几年,人们关注黑龙江省文学,绝绕不过徐岩这个名字。 短篇难写人所共知,著名评论家邱华栋评论徐岩:“短篇小说犹如短刀,利不利一看便知,而徐岩的短篇小说满足了我们的阅读期待。”
徐岩生于吉林省九台市,1986年考入哈尔滨武警指挥学校,从此服役于我省边防总队。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合同作家。近年来发表诗歌1000余首,小说三百多万字。其中短篇小说《男人的游戏》和《山风无语》被拍成电影;《北分场的秋天》被电影厂买断电影版权;有近二十篇小说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在这个成就上他是龙江第一人。
人们这样评价他
邱华栋(北京文学副总编):他的小说中有着简单但是激烈冲突的人物关系,有着海明威般干脆利落的叙事语调和简洁明快的语言———北方那长时间覆盖了冰雪的大地,一定带给他质朴和血性的气质。精彩的故事,当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一个作家悲悯与天地良心。何英(新疆作家协会):做为边防军人,徐岩的身份不可能不对他的写作形成影响,使他在洞察事件并暴露出人性的直接意义上,成为他创作的法宝,所以在短篇小说所体现的故事上才令很多作家所不及。付艳霞(北师大文学博士):徐岩小说中的语言是带有东北话特有的腔调,人物的泼辣,心机、豪爽都在方言中体现得恰到好处,使得我们看到徐岩在技巧不断磨砺之后的逐步稳健和成熟。王方晨(国家一级作家):徐岩能够把他生活的能力,对事物的洞察力,人的品格特性,融汇为强大的创造力,因而他是学习型的作家,记住这个穿军衣的作家,你不会担忧。
不易读懂的徐岩
徐岩时常是寡言的,他认为他的经历没有传奇的色彩,当兵,上学,娶妻生女然后平静写作,文学的故事大多是阅读,听说或创造,与别的作家比,没有值得特殊注明的地方。于是对徐岩的采访是少见的艰难。
他认为,该说的话都在作品里了,作品发表就属于社会,该由世人评论。
比如他在作品里这样描写北方:“火车快进镇子的时候,就能看到逶迤的群山了,积雪下露出一些褐色的岩石,但很快就在稍纵即逝的时候,被火车喷出的长长的黑烟吞没。”
“百里荒原越发接近原始,被风捎了的红柳林一片一片的连着黑绿色的滩涂,灼疼人的视野……绥芬河到了。”
从这些小说描述中可以看到,寡言的徐岩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徐岩平静,这令人更注意他心灵上码头与才情的喷发。
笔者阅读徐岩的作品已经有些年了,从中发现一个现象。他近年的作品涉猎到边防部队生活的越来越少了,问到他时他淡淡地说:“拓宽自己”。
这让人想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艺术家的声音应该是整个大地的声音。”(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