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保险的巨大市场空间让越来越多的产险公司看到商机,面对旅游、会展、货运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类责任事故的不断发生,抢夺责任险大“蛋糕”成为各大产险公司未来几年的任务之一。
责任保险虽然在去年有了强劲的增长,但在整个财产险比例中,仍然属于“小弟弟”级别。 按照上海保监局此前公布的数据,2005年上海保险市场责任险保费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34.93%,占整体财产险保费收入的8.45%,不足十分之一。
记者了解到,与全国责任险5%左右的比例相比,上海责任险发展已相对走在前面,但保监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责任险产品仍主要局限在承保大型建设工程责任和政府政策推动的一些项目,而保险公司主动在产品开发方面并没有花太大力气。
据了解,如果按保费规模比较,上海责任险市场排名前三的保险公司分别为平安、美亚和人保。记者从这些公司了解到,涉及外资的宾馆、酒店等责任险投保比例相对较高,而一些中资商场、写字楼、大卖场等公共场所目前大多还抱着侥幸心理,未意识到这一险种的重要。
“如果因为某商场的责任造成顾客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按照正常途径,顾客可以向该商场索赔,但是如果该商场投保了公共责任险,那么商场就可把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赔偿。”平安上海分公司核保部责任险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旦确定为商场责任,保险公司将会马上赔付,从而使以往出现在受害者和商场之间的扯皮事件能得到更快速解决。
据业内人士介绍,经济发达国家责任险在产险总保费中的比例一般达到30%至40%,而国内5%的比例落差则不是一点点。
大多数新险种无人喝彩
就现有上海责任保险市场发展来讲,几大公司各有强弱:平安拿下了外来人员综合保险,同时在公众责任险方面较有优势;美国美亚保险在产品责任险方面独树一帜;而99%左右的医疗责任险则被人保纳入囊中,可谓各有突破。
据了解,前年年底上海交通开始运作的承运人责任险和危险品货物责任险是市场上少有的由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家”一起共保的项目,由于共保方式有效避开了恶性竞争,目前这一险种在上海发展不错。
但因为公司与公司之间竞争异常激烈,绝大多数险种上并没有实行有效“合作”,目前市场上各类险种基本由单个公司垄断。除外来人员综合保险每年能为平安带来1.3亿左右的保费外,平安有关人士表示,他们还独家推出了会计师责任险和校方责任险;而人保在基本垄断医责险的情况下,还拿下了上海市场的大半旅行社责任险;美亚在产品责任险方面的强势受所有业内同行“觊觎”,据称,单产品责任险一项的保费收入就超过美亚责任险总额的50%。
但除了政府强制推行的有限几个险种外,大多数的新险种却遭遇着无人喝彩的困顿。据透露,火灾责任险、会展责任险、装潢责任险等完全靠市场行为投保的险种目前投保比率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