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3月6日讯一言一行总关情,携手共创文明城。告别陋习,争创文明。合肥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全民告别“四乱”活动。但在治理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读者致电本报,反映省城城市公共设施布局及设计不尽合理。一位读者感言:早上上班,为吐口痰忍了四五站,最后在站台没有找到垃圾筒,还是乱吐了。 记者随后沿省城长江路、芜湖路、金寨路、美菱大道大道两纵两横的主干道作了调查。
千米人行道难觅垃圾筒
昨天13时左右,记者首先对金寨路三孝口——南门换乘中心段作了调查。
从三孝口往南门换乘中心方向走,记者记录了该路右侧的垃圾筒数。从三孝口天桥下数到安医附院,这中间有四个站台,这段路的垃圾筒大概平均100米有1个。但过了黄山路,垃圾筒就突然“消失”了:从科技大学站台往南——机研所——南七里站——江淮化肥厂——南门换乘中心,一两千米的人行道上,竟找不到一个垃圾筒,只有沿途的每个大的公交站台上才有一到两个。
而在人流量较大的望江宾馆、加油站附近、四岔路口等处,也很少见到垃圾筒的“身影”。即使是在南门换乘中心出口处附近这样人流量大的地方,也没有设置一个垃圾筒。如果市民想找垃圾筒吐口痰,恐怕真的要走上好几百米的路。
宣传标语多过垃圾筒
随后,记者又沿着东至路步行至美菱大道,然后坐138路公交车沿美菱大道——黄山路——桐城路,至银河公园下。
在东至路这段长达2000多米的路面上,记者没有发现1个垃圾筒,只有4辆垃圾车分散着停靠在一侧。在东至路与美菱大道交叉口附近,记者发现,这里也没有一个垃圾筒。路边的休闲广场上,到处是果皮、瓜子壳和烟头。四个路口的7条整治“四乱”的宣传标语,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包河区常青镇凌大塘社居委的一位李姓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带春节前还放置了几个垃圾筒,但春节后就被盗了,一直就没有增加。
记者在此处坐上了138路车,沿途数了数,从凌大塘站台——卫塘——民航宿舍——卫岗——仪表厂,近千米的人行道上,垃圾筒数量不超过3个,而路边的标语则不到百米就有一个。桐城路上送变电站台到曙光新村一线,整条街上看不到1个垃圾筒。
“没有垃圾筒,痰往哪里吐?”一位市民表示,他非常支持合肥的“四乱”治理活动,“我个人认为,市民要为合肥尽责,管住自己的手脚,但公共设施少,分布也不太合理,主管部门应该多想想办法。”
老垃圾筒吐痰相当不方便
记者又沿长江路小东门——三里庵段,仔细做了记录,发现此段每两个站台之间,多的有20多个垃圾筒,最少的也有5个以上,在芜湖路上的垃圾筒也较多。但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还听到很多市民反映的另外一个问题:垃圾筒设计缺少人性化,吐痰非常不方便。
据了解,目前省城市区内主干道上的垃圾筒多是一种圆柱体的,上面有一个平平的盖子,只是在两边开了两个方便扔垃圾的椭圆形的口子。从造型上看,这样做可能是为了挡雨,可是也有个问题:市民要想吐痰就遇到了麻烦。在长江路农业银行前就有一个女孩子为了吐口痰,把身子弯到很低,把头靠近垃圾筒,这才顺利地把痰吐进垃圾筒。记者模仿了一下这个女孩的姿势,觉得实在很不方便也很不好受。
记者在安徽国际购物中心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家住西园小区的阚女士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垃圾筒说,那样的垃圾筒市民吐痰就很难受,而且太脏,所以很多市民要不吐在纸巾里包起来,再扔掉,要不就在忍了一会后找个没人注意的地方随口就吐了出来。“整治‘四乱’不仅要提高市民素质,很多相关配套的也要跟上,也希望相关部门的领导能下来走走,体验一下。”(李克彬、武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