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左右的县(市、区)。这是宁夏贺兰县立岗镇村民马敏(右二)带着孩子来到立岗中心卫生院看病(2005年11月14日摄)。这一卫生院为当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硬件保障。
新华社发 根据预算安排,2006年中央财政总收入确定为19272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022亿元,增长11.7%。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这么大块“蛋糕”怎么切分,引起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财政部负责人对此予以回应:2006年的中央财政支出将压缩一般性开支,力保“三个倾斜”,即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和群体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斜。
5418亿元:确保“三驾马车”稳健前行
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006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推进投资、消费和出口健康发展。为此,中央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总规模安排1154亿元(包括国债项目资金600亿元和预算内投资554亿元),以保持政府投资对经济的必要拉动作用。
投资方面:优先支持农村建设、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和关系“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点项目建设,坚决制止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消费方面:将加快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并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促进公平收入分配,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进出口方面:中央财政安排出口退税指标4264亿元,用于保障对出口企业及时足额退税所需资金。
[声音]“宏观经济的健康较快发展,是财政赖以增长的基础。中央财政对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必然产生理想效益。”全国政协委员胡葆森说。
3397亿元:投向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投入。”江苏代表高清说。2006年的中央预算对此给予充分考虑,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平均到9亿农民身上,“人均”377元。在中央财政每支出的6.5元钱中,就有1元钱实实在在花到了农民身上。
财政部长金人庆表示,今年若有超收,还将主要用于对“三农”的投入。
同时,中央财政还将大力支持农村金融等农村体制改革,并采取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激励方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声音]河南武陟县西陶镇西滑封村党总支书记王孝江代表高兴地说,资金短缺最挠头,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就会实实在在。
1859亿元:撑起弱势群体“保护伞”
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就业再就业支出185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36.23亿元,增长14.5%。这些钱将主要花在以下方面:一是落实新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有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相应提高部分困难群众的待遇。四是加大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声音]“用真金白银为弱势群体撑起‘保护伞’,体现了中央对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视。”河南代表竹学军说。
716亿元:力促自主创新
2006年,中央财政对科技支出给予了重点倾斜,安排支出716.04亿元,比2005年增加115.26亿元,增长19.2%。财政部负责人表示,要通过这一政策信号更好引导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和增加科技投入。
中央财政还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完善企业财务和分配制度,允许企业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骨干实行股权激励等政策。
[声音]河南安彩集团董事长李留恩代表说,在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下,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将会变得更有发展后劲。
1696亿元:为后发展地区排忧解难
2006年,中央财政将筹措财力,至少拿出1696亿元用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后发展地区排忧解难。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财政实施的主要措施。2006年,中央财政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1359亿元,比2005年增加238亿元,增长21.2%;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资金将达到200亿元,比2005年增加40.77亿元,增长25.6%。
中央财政今年还安排扶贫开发资金137亿元,这部分资金重点支持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等。
值得期待的是,关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一系列财税政策措施也将会在2006年得到落实。其中,除重点落实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财税优惠政策外,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财税政策和支持东部率先发展的新举措的制定备受关注。
[声音]“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江苏代表祝义才说:“以‘输血’手段培植‘造血’功能不可或缺。”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谢登科 顾立林 齐中熙
文件解读
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超收的1619亿元花在哪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一举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增收部分超过了5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比预算超收1619亿元。那么,这部分超收的钱花到哪里了呢?
财政部长金人庆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除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财政体制规定,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共328亿元外,主要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出和解决历史欠账。具体是:增加社会保障支出244亿元(其中拨付全国社保基金194亿元,增加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补助资金50亿元);增加教育科学支出26亿元;新增出口退税指标584亿元,用于增加当年出口退税指标以及解决部分历史陈欠资金需要;消化供销社经营棉花政策性财务挂账90亿元等。
“富了中央、穷了地方”说法不对
我国分税制改革以来,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叫“富了中央、穷了地方”,意思是中央财政拿走了大头,而地方财政得到的却很少。事实上,从2005年预算报告执行情况看,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了协调增长,而且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还快于中央1个百分点,地方本级收入增长则更快。
分析去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的基本原因,是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财政、税务、海关等有关部门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积极实施科学化管理,全面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减免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均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文件解读
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
农村义务教育政府埋单多少钱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根据国务院的部署,从2006年至2010年,国家将按照“两年实现、三年巩固”的目标,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那么,政府为全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埋单”需要多少钱?
财政部长金人庆在预算报告中透露,不包括教师调资的因素,预计全面推进这一改革,2006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将分别累计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258亿元和924亿元左右,合计约2182亿元。2006年启动这一改革,中央财政预计新增投入约102亿元,地方财政新增投入约38亿元。根据国务院的部署,这一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
财政预算收入增幅为何是12
% 汇总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收入安排,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35423.38亿元,增长12%。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说,今年把全国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安排为12%,是积极稳妥的,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考虑了中央确定的宏观经济预期指标。中国经济这一轮增长的最大特征是“稳健”。从8%、9%起步,连续三年保持在10%左右的增幅,去年增长9.9%,今年增速可能适度回落到9%左右。
另一方面是考虑了各种减收因素。比如,全面取消农业税、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继续调整关税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等政策变化,以及足额安排出口退税和部分行业企业效益可能下滑等。
取消农业税农民仍要缴税
为了让农民休养生息,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废止了沿用几十年的农业税条例。这是否意味着我国9亿农民从此就不再缴税了呢?
财政部负责人解释说,取消农业税,只是取消了专门对从事农业生产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主要是农民)征收的税种,不能把全面取消农业税简单理解为从此农民不缴税了。根据宪法及有关税收实体法的规定,农民作为公民在生产生活中与城镇居民一样具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比如,农民从事生产经营、日常消费,都要按税法规定缴纳增值税、消费税等相关税收。
均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