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发展循环经济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贯彻资源节约与开发并重、节约优先的战略方针,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制定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区创建标准及实施办法。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等行业的节能工作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广。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完善城市节水设施。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与资源,严格农用地转非农用地管理,启动农业沃土工程。继续整顿和规范矿山秩序,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依靠管理和科技创新,节约利用重要和紧缺原材料,鼓励和促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办好种养结合及种、养、沼气配套等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园,努力建设生态家园。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重点抓好冶炼、化工等行业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建立废旧物资分选回收利用系统。抓好垃圾、余热发电和生物质能源等建设项目,建设一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企业。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实现污染源达标排放。加快集中供气和生活污水处理、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城市水环境治理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抓好青狮潭水库及江河的污染治理。坚持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和恢复天然林,重点抓好江河源头及两岸、石漠化地区、交通干线两侧、城镇及工矿企业周围的生态建设。加强岩溶、湿地、水源林(地)等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漓江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建成一批生态示范县(区)、环境优美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庄。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技术服务和政策引导,重点做好农村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加强计生监管,遏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依法严厉打击遗弃、拐卖婴儿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医疗救助等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完善保障体系
加快建设平安桂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桂林的重要保证。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广大城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扩大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确保参保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切实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积极发展民政、福利、慈善事业,做好拥军优属、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互助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发展城镇社区优抚服务事业,加快推进民政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健全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五五普法,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强化政府法制职能,营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社会安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环境。
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安全。进一步加强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和管理,认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建立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卫生监督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和应急救助能力。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等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强化公共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切实抓好交通、消防、环境、矿山等安全事故隐患的综合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行业的市场监督。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和公安科技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努力构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执法公正、群众满意的桂林。
五、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构建和谐桂林,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纲要(草案)》提出的支撑和保障措施主要有:
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推进乡镇机构、事业单位、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等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按照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依法得到妥善安置,企业得到发展的原则,一企一策,加快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步伐,国有资产尽快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依托桂林自身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百企入桂工作,加强与区内外、尤其是先进地区的经济与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创造条件吸纳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国际友好城市及东盟国家为重点的交流,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逐步走出一条以中介组织招商、以商招商的新路子,千方百计增加招商引资的总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出口商品和出口市场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重点发展和培育机电产品、中医药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对优势资源加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出口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积极支持和帮助优势企业走出去谋求更大发展。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投资审批办证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争创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加强科技合作和交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转移步伐。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契机,突出抓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鼓励和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引导企业和各类投资主体加大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广泛开展科技普及活动,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桂林科技馆。
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推进和加快素质教育,强化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监管机制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扎实推进教育服务三农计划。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鼓励发展综合性大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制定各类人才能力建设标准和措施,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切实加强公务员、经营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注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切实抓好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以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相结合的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评价、选用、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服务制度,鼓励各类人才自主创业。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重大政务活动的公开程度和人民群众对政务活动的参与程度,畅通人民群众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反映问题的渠道。发展基层民主,全面实行政务、厂务、村务、校务公开,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实施的良好开局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落实市委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承前启后,努力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保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加快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统筹规划,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和生产资源,培育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县、乡都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城市对农村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强县域工业发展规划和管理,以发展县域工业集中区为平台,根据各县资源特点,发展特色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个良好开端。
坚持以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工业投入,扶持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中软(桂林)软件出口、中药产业化、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等一批项目建设。加大技改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推进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苏桥园、铁山园、秧塘园)和各县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区多园的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更多工业项目进入园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将主要生产要素优先向品牌企业倾斜,发展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加大对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统筹抓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努力为企业协调解决能源紧张、融资难等问题,确保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3%的目标。
坚持规模、质量与效益并重,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启动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工作,建立完善旅游营销体系、产品体系、目的地体系和诚信体系,力争旅游总人数增长7.8%以上,其中入境旅游人数达1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66亿元。开展多形式旅游宣传促销和多层次的旅游合作,争取增开1-2条国际航线。加大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建立广泛市场营销体系。加快以漓江旅游为重点的旅游资源整合,改造提升一批传统旅游景观设施,抓好两江四湖景区续建、桂林喀斯特地质博览世界等一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以开展中国乡村游主题年活动为契机,加快县域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出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完善会展、文化旅游等设施与服务。开展诚信旅游年活动,重点加强旅行社和导游员的管理,开展旅游专项整治,解决旅游深层次问题。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酒店餐饮、仓储物流、商业贸易、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业,加快发展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坚持投资拉动,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强化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力度,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统筹安排市本级财政资金,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全年计划统筹推进112项重点项目,年度投资92.4亿元,其中:新开工39项,年度投资27.93亿元;续建73项,年度投资64.48亿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协调和服务,重点推进桂林市防洪及漓江生态补水水利枢纽工程、南药股份公司菁蒿琥酯高技术产业化、桂林佳登宝电子科技项目、东二环路及南洲大桥、广西师大雁山新校区一期工程、旅专二期工程、电子工学院尧山新校区、雁山区基础设施、桂梧高速公路桂林至阳朔段和阳朔至平乐段、国道过境公路灵川至三塘段、全州至兴安和兴安至桂林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尤其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重大项目储备,保持项目建设的连续性,确保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亿元。
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结合实际,一企一策,有条件的国有企业要全面完成改革改制工作。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服务,着力解决投资软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开展百企入桂活动,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绿色通道工作机制,突出抓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项目和桂台、两广、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合作项目的落实,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经济合作。力争引进内外资项目数和总投资额有所增长,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继续扶持机电、医药、高新科技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出口。鼓励优势企业向境外发展和承包工程项目。发挥好企业协会、商会、外地驻桂林办事机构和我市县驻外联络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区域合作发展层次和水平。
坚持城市建设与管理并举,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品位。加快和完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区域、地段的详细规划和项目建设规划。以中心城镇、县城和新区建设为重点,加强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以及供排水、供电、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继续推进城市片区整治、小街小巷改造、施家园、瓦窑河、南溪河、小东江、灵剑溪综合整治,统筹规划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设发展,加快改造和综合治理步伐。制定城市快速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城市环路网建设和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城市消防安全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巩固创城成果,提高依法管理能力。继续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市建设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环境管理目标,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污染源管控机制,加强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文明城区、行业、单位、村镇、社区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早日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打好基础。
坚持依法治税,做好财政金融工作。加强财政的开源节流工作,充分运用财政政策,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和强优企业,努力培育和壮大财源。依法强化税收征管,确保法定收入不流失。建立健全财政收入增长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城区财政管理体制。优先保证政权运转,财政工资正常发放,保证农业、科技、教育等支出法定增长和必需的社会保障资金,同时加快向公共财政过渡。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联系,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的支持力度。加快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增强融资和服务能力。
坚持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继续深入实施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运用和产业化。继续抓好人才小高地建设,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普九水平,继续组织实施教育项目工程,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成人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大力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推进社区文化、文化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突出抓好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备战全区十一届运动会,认真筹办中日韩三国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继续抓好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在城市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建设。维护出版物市场的正常秩序。创新计生工作思路和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重视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抓好双拥共建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机制和劳动力市场体系,积极开发便民利民和公益性岗位,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万人。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机制,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征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多地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体,重点解决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和因灾因病致贫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抓好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加强国家安全保卫工作。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今年要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实事,主要是:完成青狮潭库区综合整治任务;继续进行小街小巷改造;再兴建150个五保村,力争年内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达7500人以上;年内开工建设10个以上城镇老年活动中心;实施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抓好龙胜、灵川、恭城、阳朔4县的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继续修建市区停车场。
坚持勤政廉政,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在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工作着力点更多放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上。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高公务员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落实廉政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狠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同舟共济,共谋发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桂林人民在十五期间创造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展望未来,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宏伟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步伐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