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欧洲小观众在看完中国音乐会后留影。
刘航 摄
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文明、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而为世界所瞩目的国度,中国在与外国持续多年的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不平衡令人遗憾,也可以说是国人的隐痛。这一问题也成为“两会”内外所持续关注的焦点。能否扭转这种局面?如何在文化交流中发挥我国“软实力”的影响力?本报记者就此问题近日采访了从事文化交流的相关人士,他们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所从事的文化交流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些颇有启示的建议。
文物可以让世界更完整地了解中国
中国文物,是最容易引起国外观众瞩目、也最容易让人了解“中国”这个词汇深厚内涵的熠熠明珠。
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军介绍,该局2005年共审批76个文物出境展览,近百万境外观众亲眼目睹中国历史文化菁华。包括井真成墓志在内的“遣唐使展”3个月共接待观众12万人次,日本天皇首次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观展。“走向盛唐展”是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文物展,363件展品中超过六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武则天除罪金简”是晚年武则天将自己深重罪孽刻于金简、埋诸嵩山的唯一一件属于她的文物。2004年底到2005年初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后赴香港展出,3个月观众达29.6万。7月1日又移师日本,4个展出场馆中仅前两个就有25万余人参观。
在海外举办文物展,由于考虑到首先要保证绝对安全,所以尚不能市场化,也没有“文物经纪人”进行运作,故国家文物管理部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包括加强调研,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兴趣,开拓更广泛的展览疆域;改善现在文物涉外展览种类偏少偏于集中的状况,让“中国”更完整地呈现在世界面前;文物外事经费紧张、专业人员紧缺等问题也应被提上议事日程。
自信地、能动地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自1993年起至今,旅欧华侨、“吴氏策划”董事长吴泽洲先生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成功与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埃及、以色列、美国、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合作,奇迹般地将“不景气”的中国优秀民族音乐传播到天涯海角,广受外国朋友欢迎,他本人也因此而获奥地利总统颁发的共和国金质奖章。
提及中外文化交流,吴先生坦率地谈出他长期思考得出的结论:随着外国资本引进,外国文化势必并已然涌进国门,利弊并现。文化准入确实对民族文化产生冲击,但我们不能埋怨“狼来了”,而得反思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出去?我们长期形成许多框框,如出去一定要有洋人的约请,没有洋人的约请就不能出去。可是好莱坞大片你没有约请人家也来了,像《泰坦尼克号》不请它也来了。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他们来了,也应该允许我们进去。我们做好了走出去的事情,就可以解决民族文化受冲击的问题。国外有成千上万的艺术舞台等待中国艺术家施展才华,我们应自信地、能动地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国外有巨大的潜在文化市场,我们要在WTO的平台上分享我国民族文化应分享的权益。
积极地推广、交流才可以扩大中国文学的影响
据介绍,我国当代作家作品在国外的推广目前不是很理想。原因主要是翻译水平不高,推介力度不够。为改变国外对中国文学了解不够的状况,中国作家协会将启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品译介工程”,从当代作品中挑选出百部精品力作,有计划地翻译、推介,同时加快培养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推动更多的当代文学作品走出国门。
人民文学出版社去年输出20来种文学作品,有《历史的天空》、《尘埃落定》、《东藏记》等获茅盾文学奖作品以及《空山》、《沧浪之水》等长篇小说,主要输出日本、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港台地区,推介到欧美国家的仍感不足。
去年文学图书输出的一大亮点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狼图腾》,被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团企鹅集团和德国兰登集团等买下版权,已与16个国家18个语种签下翻译版权,定金总额超过百万美元,将于2008年在全世界100多个英文国家同时发行,中国作品如此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较为罕见。负责该书版权事务的出版人安波舜认为:文化出口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一个国家要受人尊敬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形象。我国应把文化出口当作战略任务来安排,政府在政策上应奖励对文化输出有贡献的出版社和作家。
电视剧应成为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
日前,一篇有关台湾地区“政要”爱看大陆电视剧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营销总监程春丽介绍,我国大陆拍摄的《三国演义》、《宰相刘罗锅》、《水浒传》、《雍正王朝》、《大宅门》、《天龙八部》等,在周边及东南亚地区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中纪录片主要出口到欧洲和南北美,卡通片主要出口到非洲。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李培森认为,目前正是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大好时机,但是应该科学策划、循序渐进、实事求是。海外输出的第一步还是应该下大力气向世界各地的华语电视台推广,让分布在全球的华人都能看到中国电视剧,然后再挑选适当的题材,如老人、儿童、科幻等,寻求中外合作,逐渐渗透和影响到欧美主流媒体,而不能在条件尚未成熟时枉费大量资金“强攻”,忽视中国与欧美在文化背景、心理需求、欣赏习惯以及电视剧播出形态上存在的巨大差异。
业界人士希望国家加大投入,把电视剧当作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像韩国对待韩剧那样进行大规模、大幅度振兴,既娱乐国民,也推向海外。他们还希望内地电视剧市场能逐步实现“以销定产”,减少电视剧成品积压,并采取有力措施拉动现实题材剧创作,从而改变只有古装、武侠剧出口的品种单一的局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07日 第三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