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的专栏文章里说过,印度被当作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可是,同样是市场经济国家,印度的情况却与一些发达国家很不相同,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拿印度作为例子来说明发展市场经济并不能导致经济发展,我们该如何回应?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按我的理解,一个市场经济体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产品市场是开放的,除了自然垄断行业之外,其他行业应该有相当程度的竞争性,国家对产品流通的控制应该比较弱。第二,要素市场是竞争性的,国家对要素流动的控制应该比较少,这就要求在竞争性领域保持相当比重的私有制经济,并且劳动者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否则劳动力市场就谈不上自由竞争。第三,政府服务应该是规范的、透明的,政府政策的制定应该以民主制度为基础,这样会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第四,市场应该是开放的,在国际产品市场上应实行自由贸易原则,在资本市场上也应该有一个相当的开放度,且汇率政策应该以货币自由兑换为基础。如果按这些标准来要求,我以为印度的市场经济该打一个大的折扣。
目前掌握的资料还不能让我们看到印度对产品市场的政策全貌,但从一些小的方面看,印度政府对产品市场还是有相当高的管制程度。在印度农业部,有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监控着20余种农产品的价格。这种监控的有效程度如何我们还不能确定,但监控本身常常会扭曲市场价格,产生人为的低效率。在一个看似专门卖外国人东西的商店,店里商人告诉我们,这里的货物是不能讲价的,因为政府对商品的价格有规定。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后大家买到几样东西,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打折扣的。
从对农村社会经济管理的情况看,印度政府也是蛮有特点的。印度有三个部涉及农村和农业,一个叫做农业部,一个则是农村发展部,还有一个可以叫做农村政权建设部。三个部长都是内阁成员。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合并为一个部,有学者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和党派利益有关。我们很想了解农村政权建设部的工作情况以及他们的政策落实情况,得到的信息是,真正落实好的是几个由共产党领导的邦,其他邦就不怎么样了。三个平行的官僚机构负责农村工作,在我们看来也未免有点繁文缛节了。过去曾有报道说,在印度要注册一个企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官僚机构的手续难办,看起来这个报道不假。
印度的对外开放程度低,已经人所共知。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保护民族工业,但如果过分了反倒会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印度街道上跑的主要是印度品牌的汽车,进口汽车主要是韩国和日本的品牌,数量不多。但保护下的汽车工业会不会走上台湾汽车工业的道路?这还真是很难说的事情。这两年新的印度政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步子迈得大了一些,外资进入的数量增加了。德国人告诉我们,最近印度人把新德里的国际机场卖给了德国企业,这样的举措让德国人也感到惊讶。在我们看来这真是一个好的迹象,因为那个机场实在是太寒酸了。如果要真正搞市场经济,印度的开放程度还应该大大提高。
从劳动力流动性看,也很难说印度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据了解,印度1300万农民没有土地,还有更多的人只有小块土地。按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有很多的农民进城务工,但实际上乡村农民进入城市的只有400万,他们在城市做工但却没有任何保障。从农民的比例来说,这个流动性远远不能和中国相比。劳动力不能流动,这说明最基本的要素市场不完善,缺乏竞争性。另外,印度低种姓(ScheduledCaste/ScheduledTribe)的人就业非常困难。因为政府法律的干预,在大学生里有10%的低种姓职员,在政府里有22%,但在私营企业里则没有他们的踪影,因为私营企业会因一些借口拒绝雇佣低种姓的工人。可见,印度的社会隔阂仍是根深蒂固的。
看起来把印度当作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并不恰当,如果再用印度的例子来批评市场经济就更不恰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