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长江集团董事长苏耀荣昨天(7日)给记者提供了一份沉重的调研报告,报告为日前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15个调查组分赴15个市、21个县(市),深入部分老区镇、村,对农村医疗卫生问题进行的一次调查。 在报告中,老区农民发出“救救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呼唤,希望政府能够早日帮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老大难”。
全家一年收入不够一次住院
苏耀荣代表介绍,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经济欠发达、收入水平低的老区农村,农民大部分不愿看病,于是“小病拖,大病捱,病危才往医院抬”,住院费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全家一年收入,往往不够一个人住一次院。群众病不起、医不起,因病致贫、返贫情况相当突出。
据调查,阳春市河朗镇近年因病返贫、致贫的每年达20户。近两年,阳东县雅韶镇有450户、大八镇有485户因病返贫。阳春市河口镇农民罗水有患脑血管病,打工10年全部积蓄用于治病,还欠下5万元债务,家庭陷于极度困境。新丰县小正镇2004年全镇有55户低保户共194人,70%是因病返贫、致贫的。
而在粤东、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乡镇卫生院建设的严重滞后,预防保健、妇幼卫生、传染病预防控制等基本医疗服务不能充分发挥,使农村群众不能在当地享受到便捷、经济、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虽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但还有40%以上的农村群众还未参加。由于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低,只能解决小部分医疗费,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苏耀荣代表告诉记者,类似以上状况的山区、老区乡镇还很多。从调查来看,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农村稳定发展、影响城乡社会和谐的一大障碍。
老区卫生院房子缺设备差人才少
苏耀荣说,调查还了解到目前我国农村医院业务用房奇缺。湛江市60个老区镇卫生院,几乎没有住院病房,只能在走廊为病者输液。广东博罗县6个老区镇卫生院现在还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破旧房子,横河镇卫生院800平方米的住院楼属危房,拆掉一年多,没有资金重建,剩下来的门诊楼十分拥挤,且出现墙体斜裂、屋面凹陷、渗水漏雨、阴暗潮湿,根本不像为民治病的卫生院……
此外,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器械严重缺乏,不少卫生院没有X光机、B超机、化验设备等,有的已经残旧、失效,医生们现在仍仅靠老三件(探热针、听诊器、血压计)为病人诊病。苏耀荣介绍,从阳江市6所乡镇卫生院的情况来看,4所连救护车都没有,不少医疗设备是上世纪70年代购进的,1000元以上的设备只有94台。
“由于薪酬低,待遇差,多数老区乡镇卫生院医疗骨干严重外流”,苏耀荣介绍,在被调查的不少山区、老区乡镇卫生院,普遍没有达到国务院1993年提出的“乡镇卫生院至少配有1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的要求。梅州市镇级卫生院医技人员4200多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的仅有9人,无学历的1300多人,占1/3.新丰县7个老区镇卫生院156名医务人员只有5名主治医师,平均每所卫生院不到1人。怀集县6个老区镇卫生院中5个没有主治医师,永固镇卫生院至今没有一名执业资格的护士,药剂师,放射、化验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的无学历的人员。
新闻背景
卫生部官员否认“医改不成功”
去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这一带有官方色彩的研究报告结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全国上下的巨大共鸣,许多人用切身体会,争相口诛笔伐“基本不成功”的医改。
对此,卫生部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去年10月底,据《新京报》报道,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才在一个小型会议上表示,卫生部从未表态说过医疗改革不成功,也不同意医疗改革不成功的说法。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卫生部在医疗改革问题上的态度就是不争论,要扎扎实实地把医疗改革推进下去。
“不成功”的声讨中,包含着公众对医改“新政”的期望。而在今年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高强开出的“药方”包括要严格限制公立医院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和兴建豪华医疗场所,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等等。
再次引发全国的热议,比如平价医院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
委员声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说医改已经失败,我很难同意。说医改已经成功,证据不足,老百姓不同意。医改尚未成功,吾辈尚需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药品价格名字混乱,广州有接近40种罗红霉素,价格相差几十倍,我当了46年医生,每个星期去查房的时候都经常有听不懂的药名。
上海卫生局副局长蔡威:我们现在基层卫生网点有破的地方,如果能把这些网点补好夯实,医疗改革这张网才能网到大鱼。(记者/达嫔胡键徐林满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