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现在的楼盘均价,动辄八九千元甚至上万元,高得实在离谱。”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杨先明直言不讳。
“两会最该讨论房价问题——百姓安居,那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不少网民而言,房价的涨跌已成为他们关心的头号热点。
面对百姓和代表委员关注的楼市焦点话题,记者整理后,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就此一一给予回应,并表示“坚持宏观调控不放松,重点根据需求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提高市场透明度”。
[问题关键词]
高房价与暴利
背景2005年,以打击炒房、稳定房价为主旨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大城市房价总体上仍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出现“逆风飞扬”,像北京去年的房价仍上涨约20%,一向走势平稳的深圳房价涨幅创出新高……
网民对普通百姓而言,一些城市房价疯涨,到了高不可攀的地步,让人有“买房难,难于上青天”之感。2006年房价将往何处去?根治高房价,能否向暴利开刀?
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回应必须坚持宏观调控不放松,继续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调控措施,重点根据需求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切实增加适应中低收入家庭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提高市场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
[问题关键词]
短缺与过剩
背景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过剩与短缺并存的怪现象:一方面是高档房子多得卖不出去,空置率高;另一方面是很多需要房子的老百姓买不起房。一些城市出现了空置率与房价背离的走势。
全国人大代表史和平楼市出现“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怪现象,一方面是广大中低收入百姓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开发商追逐高利润,大多钟情高档房;地方政府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对于免费划拨土地的经济适用房建设也兴趣不大。但盖房子不能仅仅考虑富人阶层。就好比卖粮食,在粮食供应特别紧缺的情况下,单纯靠市场调节,粮食都卖给了富人,穷人还有活路吗?
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回应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着力调整供应结构。对滞销的大户型商品住房,要总结一些地方的经验,在符合功能、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其改建成中小户型,以利消化。
[问题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变味
背景北京天通苑、三环新城等经济适用房的“放号风波”,曾引起轩然大波——为了得到经济适用房的一个号,上千人忍受数天“排队之累”的煎熬;而有人拿了经济适用房不住,用来出租出售,甚至出现200多平方米一套的“豪宅”……
全国政协委员舒安娜在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上,政府应该唱主角,能否想办法阻止“假穷人”购买经济适用房?同时严格控制购买群体,保障无房户、少房户、困难户的利益。
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回应建设部已采取措施纠正和查处这类问题,要求各地重点抓好五个严格:严格实施供应对象申请审查制度、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格规范销售管理、严格上市交易管理、严格集资合作建房管理。
链接一
田在玮:减轻第一套住房税收负担
“房地产流通环节较重的税负加重了纳税人负担,不利于促进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和普通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建议进一步减轻普通居民住房消费税收负担。”全国政协委员田在玮就此问题提出提案。
田在玮建议,对普通居民购买节能省地型普通商品住房,并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由政府进行奖励性贴税,将开发商缴纳的营业税款额退还给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房,销售对象为中低收入家庭,支付能力有限,建议对购买经济适用住房者暂免征契税。对普通居民购买中低价位、中小户型二手住房,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暂免征契税。L
链接二
萧灼基:实行税前买房制度
针对老百姓“买房贵”、“买房难”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表示,政府可以实行税前买房制度。一方面鼓励买房,另一方面降低老百姓的购房负担。
萧灼基分析,市民买不起房有两个原因,一是收入低,二是房价高。降低房价就要通过政策来调整,政府首先要降低土地价格,降低成本,减少和合并各种税种。这样,房价才会降低。
为了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子,他提出可以实行税前买房制度。他说,这是部分国家买房退税的做法,值得借鉴。就是老百姓用于购房、按揭的费用,不应该纳入个税征收范畴之内。
针对房地产暴利,萧灼基认为对开发商应该通过税收杠杆控制其获得暴利。他说,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利润太高的行业不可能维持太久。房地产业的利润率不应该超过10%。萧灼基还建议,应向低收入的人实施住房补贴制度。他还提出不赞成提高首付比例。他说,提高首付比例,只会让老百姓买房更加困难,比如我只有20万元,首付提高到25万元我就买不起房了,所以首付比例不应该提高而是要降低。L
链接三
冯骥才:按使用面积补偿拆迁不合理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我今年要提两个提案,就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新农村的时候,要注重文化保护。还有一个,是关于城市拆迁中,一个不合理的问题。就是在拆迁时开发商给老百姓计算的面积是按照使用面积,但是拆迁户购买开发商房子的时候要按照建筑面积算,开发商在面积差上赚到了很多钱,这个差是不合理的,是不公平的,甚至我认为是剥削。
“我问过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说国家从来没有这个规定,为什么?既然没有这个规定,怎么形成的?变成一个约定俗成了。出现这个冲突的时候,关键要看政府官员,如果政府官员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老百姓就不是弱势,你卖给老百姓房子,是按照建筑面积卖给人家的,买人家的为什么是使用面积?这个不合理啊,如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老百姓就不是弱势了。”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