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白剑峰
现象同一种化学药品,却有很多商品名。一个老品种,名称一改,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药”,价格迅速升高。
原因同药异名现象,既反映了药品审批管理的问题,也暴露了医药购销领域的问题。 流通环节攫取了大部分不合理利润。
建议应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实施医生开处方、下医嘱一律用通用药名制度,铲除药品回扣的土壤;国家要尽快制定医药产业政策,为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当了40多年临床医生,现在越来越不认识药了。我知道化学通用名,却不知道商品名。比如,罗红霉素竟有50个名,氨苄青霉素、头孢克洛都有20多个名……”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委员这样描述自己的困惑。
近年来,我国药品领域有一种怪现象:同一种化学药品,却有很多商品名。一个老品种,名字一改,就摇身一变成了“新药”,价格迅速升高,老百姓比喻为“蛇穿马甲变乌龟”。这说明,药价虚高已成“公开的秘密”。为此,医药卫生界委员呼吁:必须深入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降低虚高药价,缓解百姓看病贵问题。
吉林大学迟宝荣委员认为,同药异名现象,既反映了药品审批管理的问题,也暴露了医药购销领域的问题。流通环节攫取了大部分不合理利润,病人成为药价虚高的直接受害者。目前,我国药品流通环节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有关部门应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药品定价机制。
内蒙古医学院其仁旺其格委员认为,回扣是药价虚高的关键因素,很多“昂贵的处方”,都和医生道德缺失有关。目前,不少医生的处方上只写商品名,不用通用名。因为不同商品名的药物,生产厂家不同,回扣率也不一样。同药异名,还影响了医生之间的业务沟通。为此,他建议,实施医生开处方、下医嘱一律用通用药名制度,铲除药品回扣的土壤。同时,建议国家应尽早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
据了解,我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数量之多,世界少有。
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郑筱萸指出,我国药品流通企业存在小、散、滥现象。这种落后的现状,不仅制约了流通企业自身发展,而且制约了整个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将基本结束,加快药品流通体制和机制改革,任务十分紧迫。我们要鼓励药品流通企业不断创新,建立专业化、个性化、差异化的现代营销模式。流通企业要加快资源重组,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国家要尽快制定医药产业政策,多方共同配合,为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黄峻委员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来规范药品流通环节。一是使药品分销和批发企业高度集中和专业化,减少中间环节;二是对各个流通环节建立不良记录公示制度,接受全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现代药品物流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招标平台,避免私下交易。同时,要加大医药购销领域的反商业贿赂力度,铲除虚高药价的生存土壤,净化医药市场。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08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