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晓林报道:3月1日早7时整,广东珠海拱北口岸与澳门关闸口岸实现同时开关。
家住广东珠海、在澳门上学的澳门小女孩张玉佩成为享受这一变化的首批旅客之一。她说,除节假日、假期外,3年来她每天都要重复这段路程,“但今天我节省了半个小时时间”。
与张玉佩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许多住在珠海、长期在澳门上班的人们。珠澳两地口岸同时开关,无疑方便了两地民众。但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促成这一变化背后的故事。以前,由于珠海拱北和澳门关闸口岸的旅客查验厅相距较远,珠海口岸7时半开关,澳门关闸则为7时。但澳门新边检大楼投入使用后,两地卡口之间距离缩短,造成大批旅客聚集等候,那些赶早上学的学生和跑早市的商贩不得不等上半个小时。
在去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潘玉兰、刘艺良、吴仕明、高开贤提出《关于协调拱北口岸和澳门关闸口岸实行每日同步开关的建议》。之后全国人大反复协调督办,经国家海关总署、广东省、珠海市的共同努力,这一建议终于得到落实。
当天早上,刘艺良、潘玉兰代表专程来到拱北口岸。刘艺良感慨地说,“我对建议得到采纳并付诸实施感到非常欣慰,政府在施政上的确是以人为本。”他表示:“这件事牵扯到许多部门,内地处理人大代表建议的效率很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后我会继续关注社会,多提议案建议,更好地履行职责。”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拱北、关闸口岸同步开关,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的来往通关,“而且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在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方面的新履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3月08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