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3月8日,在第五届中国(海口)冼夫人文化节开幕式进行的大型装军表演中,由琼剧演员扮演的冼夫人骑马出征。 本报记者 陈德雄
本报海口3月8日讯 (记者谢向荣 吴仁辉特约记者罗海睿实习生王灵凤)“每年的二月初六到十二,对于新坡人来说又好像是一个隆重的春节。”海口市新坡镇冼夫人纪念馆的杜文瑞说,纪念冼夫人的新坡军坡节每年不仅有自发组织的各种仪式,各村村民们还会依照着相传多年的多个民俗习惯来过军坡节。
不沾一滴猪油的军坡节
3月5日(二月初六)这天晚饭后,新坡镇梁沙村的梁伯与家人一起,将家中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甚至于厨房中的菜柜、灶台等都认认真真地清洗了一遍,并将家中的猪油罐及猪油制品全部收起来。
据悉,新坡镇的每家每户都会进行这道工序,因为他们要实行一年一度的“封斋”(斋戒),即从农历初七开始到农历十二结束,他们都不会吃一块猪肉、沾一滴猪油,而这几天新坡镇的菜市场上也不会有猪肉出卖。
50多岁的杜文瑞说,新坡人在军坡节期间的斋戒特别之处是只戒猪肉。根据老一辈人的口传,这一斋戒与冼夫人的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冼夫人及其士兵每与敌人交战出军前3天,都会听从其师傅的训导戒吃猪肉,认为这样才能容易打胜仗。
辛苦但快乐的“婆头”
今年正月初六这天,经过传统的“占卜”仪式,新坡镇梁陈村的陈崇玉家被选为今年军坡节的“婆头”,由他们一家负责料理军坡期间一切事务,这其中包括将婆祖像迎回自己家里、举行一些仪式、招待参加祭祀装军活动的人吃饭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不仅事情烦杂而且要有一定的花销。
陈崇玉说自己一家的收入并不高,但能被选上当今年的“婆头”一家人感觉十分幸运。他的母亲陈爱琴笑着说,虽有花销,但心甘情愿,高兴的感觉更多于累的感觉。而且冼夫人纪念馆给予了一部分的经济补偿,村里的许多人在公期时间也过来帮手,所以不会感觉负担很重。
军坡节的特殊“吉祥物”
今天上午,记者在新坡镇上看到,许多小商贩都在卖着同样的几件东西:桑叶、芋头、桔叶、薤葱及连成串的小蕃薯。据介绍,这是人们到冼夫人神像前祭拜的必备之物,也是当地人眼中的吉祥之物。因为蕃薯繁殖快,象征多子多孙事业发达;芋头个子大,象征稳妥发展;薤葱根长,象征长寿;而桑、桔海南话与财、吉同音,象征吉祥发财。
而军坡节期间还有遍布大街小巷的红色百通令旗,据说插着这一令旗还有一“令”传下,百事百顺的传说。相传新坡镇梁沙坡附近有座山,进山者多迷失方向,群众以为有鬼。冼夫人给进山者一面“出入平安”小旗,让他们进山逢小丘插上一支,群众终于能顺利返回。
为军坡而练武
杜文瑞说,传统的新坡装军仪式是以“ 甲”为单位进行的,几个村构成1个甲,一共有10甲,而在农历初九的装军仪式前,各甲的人员都会自动由各村的“教头”组织起来操练武术,这也形成了新坡一带人自古以来的练武习俗,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还曾出现过吴丁南、梁升朝等一些出名的武术师。当地人练武的内容包括刀、棍、拳、盾等。
每年,新坡的装军仪式场面较为壮观,农历2月初九至十二,每天下午3时都要装军,即模仿当年冼夫人出兵。装军队伍分“文装队”和“武装队”。文装队伍的装备包括一些锦伞、绣扇,而一些男女们也举起琳琅满目的头牌紧随其后,还有一对对金童玉女挑着花篮打着苏罗。武装队里有舞狮舞龙和舞鹿的,“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对打。队伍行军到街墟上,街边的住户则会用长竿悬起桑枝、桔叶或红包,以备给狮队来“摘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