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飞实习生侯菲李金)心有烦恼事可以免费倾诉———西安南郊大学城附近出现西安第一个“倾诉吧”,创办者是来自户县的打工仔石三容。3个多月来,他共接待了50多起电话倾诉和当面倾诉,帮助别人解开“心结”。 但律师指出,即使是免费接待倾诉,也应通过注册规范。
有了心病打个电话就能倾诉
“长安倾诉吧:心灵驿站,家庭港湾”——这块牌子在长安区西崔村已经挂了3个多月,如今才有了点“名气”。过往行人逐渐了解到,有了烦心事可以按牌子右下角的手机号打过去,对方免费接待倾诉,替你化解烦恼事。
昨日下午,记者找到了这个“倾诉吧”。虽说是在农村,但位于大学城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对面,外来人口和来往学生还不少。“倾诉吧”设在一间民房的303房间,创办者石三容说,3个月他共接了50多个倾诉电话,有两人是当面倾诉的。倾诉者中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8岁。夫妻不和、家长和孩子难沟通、小孩厌学,各类烦恼事都有。电话打过来,他都耐心倾听,尽心劝解。其中北郊一对夫妻感情不和闹到离婚时,妻子说丈夫不顾家,丈夫说妻子不体贴。经他劝慰,两人开始欣赏对方的优点,重归于好。去年快过年时,夫妻俩还邀他到家里吃饭。
“倾诉吧”创办者现仍是打工仔
石三容现在还是个打工仔,今年30岁。初中毕业后,在村办企业做了3年销售,之后从老家户县秦镇南稻务村来西安打工。促使他想起来办“倾诉吧”的,缘于广播台里的倾诉类节目。
“我卖过菜,到工地打过工,做过促销员,啥苦都吃了。身边常有心情和精神不好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也有。”咋办呢?石三容想起开一条热线,接受别人的倾诉,再尽自己所能劝慰、化解别人的烦恼事,帮助了别人,自己的心境也好了。
石三容办了单向收费手机卡,又印了些传单散发。没想到真有人打。帮助别人再好,还得顾自己的基本生活。石三容现在边打工边接热线,空闲时间阅读心理学、逻辑学、哲学方面的书。石三容的口才其实并不精,但他说:“我只想帮助烦恼的朋友走好现在,把握未来。”
免费倾诉还需规范
“‘倾诉吧’的出现,说明社会上心中有烦恼的人多了,也反映出有了烦恼想解脱而不是压抑的积极倾向。”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家庭教育专家许建国说。
陕西开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徐茜则认为,有了烦恼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倾诉。妇女可以找妇联,残疾人可以到残联,在校学生可以找老师、同学、班主任、辅导员,工作以后可以找要好的同事。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身边也会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只要你信任对方,都可以向他们倾诉。“倾诉吧”这种机构,即使是免费服务,也应该到民政部门注册,这样对双方都是个约束,也更能确保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