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网3月9日讯
据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烟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52元,比去年增长15.3%;农民人均收入5347元,比去年增长14.7%;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9.6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6.1%。 烟台市民在赢得了“文明城市”、“魅力城市”、“人居城市”等荣誉的同时,也迎来了文明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住宽敞大房,用高档家电,穿名牌服装,驾私家汽车。当众多的市民拥有了这些“现代生活幸福元素”之后,喜悦中也夹杂着烦恼,往往是花钱“买”了一肚子气。
A家电篇
烟台市消费者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家用电器成为2005年烟台消费者第二大投诉热点。全年共接受各类家电投诉746起,较2004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投诉主要集中在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上,而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乃主要问题所在。
2005年度,烟台百姓的家电消费可谓是轰轰烈烈又实实惠惠。轰轰烈烈的是商家的促销硝烟,实实惠惠的是百姓的消费价格一路走低。但无论是国产还是洋货,家电产品的质量远远不是当年的“傻”“大”“粗”“笨”了,为什么烟台家电业“质量问题”和“售后维修服务”投诉还是高踞前列呢?
产品质量问题固然首当其冲,而商家的过头宣传无疑是在推波助澜,让消费者的心理难以承受。你听,商家大肆宣传这台那台是“等离子数字高清电视”,而消费者买回家的却与商家喊得不一致。厂家宣传说你买的电冰箱每天耗电不到几度几度电,可插上电源,电表小圆盘转的让人心颤。厂家鼓吹自己的洗衣机“完全静音双筒绝对甩干”,可工作起来上下颠簸,“甩”完了要晾晒却看着衣物水珠涟涟———这样的虚假宣传怎能让消费者心安?
从中国的“海尔”提倡“个性化售后服务”以来,几乎所有的家电品牌都注意到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也基本都能承诺优质的售后服务态度。但有些商家把“售后服务”变成了“放长线钓大鱼”的手段:今天笑眯眯地来了,说你电冰箱的插座配套有问题,“给你换个新式的?”明天又笑眯眯地来了,说你的电冰箱没问题就是该除冰了,“推荐种新的除冰材料给您?”再明天又笑眯眯地来了,说是您的电冰箱没问题,主要是您使用不当,生熟不分影响了冰箱的杀菌功能,“调整调整?”一次次的上门,一次次的收钱,这样的“售后服务”能让人满意吗?
记者的一个朋友做家电销售商,闲聊时他大吐苦衷:“现在的家电利润空间如此之小,市场竞争又如此激烈,我们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又能怎样?第一,先把东西卖出去把资金盘活;第二,再隔三岔五地在家电零配件销售上做点儿文章,要不我们赚什么呀。”
这样的经销商,怎么能成为声誉度良好的“品牌经销商”?家电经销商什么时候能冷静研究市场,热心研究顾客,用心研究销售呢?
B房屋篇
烟台市消费者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共受理房屋类投诉611起,占全年投诉总量的9.6%。这类投诉主要集中在:合同条款不平等、手续不齐备违规售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售后服务难落实、物业管理乱收费,家装偷工减料等等。
前些日子,一位读者愤愤地来到报社,投诉给他装修新房的施工队。
这位读者在东郊花了近70万元购得一小高层新宅。为了装修新房,夫妻俩仅装修设计就找了三家装修单位,最后比较最佳方案,设计图纸就改了几十遍。在装修的半年时间里,其妻一直做“监工”,临到末了,还是让装修工“蒙”了一把。家具油漆阶段,妻子嫌油漆味儿太重,便找邻居聊天去了。抽空回家看两眼,总能看到油漆工在努力涂抹;只两天,新房中的几十个油漆桶迅速“用”空。但准备乔迁新居时,却发现新居里的家具“灰土土”的,光彩不怎么“照人”。这位读者不明白,怎么按照“涂抹六遍表现六层立体感”的标准施工,竟然如此差劲?后来她发现卫生间的下水道有两三处斑斑油漆的流迹,原来,装修工为图省事儿,竟将油漆倒进了厕所。
我将这故事讲给一个做装修材料的朋友听。他大笑:“装修工没在客户身上赚到外快发泄罢了!现在的装修市场,不管是号称‘某某地最具势力的装饰公司’,还是只有几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小工’装修队,在材料上有几个是不大赚外快的?你知道自己装修用的木板分多少种?光细木板和实木板两种你能分清有多少类?”
是的,我们确实不是装修技术人员,消费者也不可能人人都是行家里手,面对林林总总的家装市场,消费者怎会感觉到一种踏实?应该给消费者一个怎样的家装管理体系?家装材料施工标准何时能给“奸商”们套上枷锁?这无疑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C洗涤篇
烟台市消费者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洗涤行业投诉增加,全年投诉达187件,较去年增长13%,名列2005年烟台十大消费投诉热点的第八位。
某小区内又新添了一家洗衣店:店外厚厚的毛毯高挂着,店门的玻璃上招揽生意的招牌也写着:“干洗、无菌、优惠”。但走过洗衣店门前的一些老大妈们依然高声询问着店主:“是干洗么?这么厚的毛毯能干洗?”店主只有苦笑:“洗衣店的声誉现在怎么这样不让百姓放心?”
早些年,据说有50万就可在闹市区开个洗衣店,于是洗衣店遍地开花,与此同时,消费者洗衣的烦恼也随之增多:一是干洗变水洗,经常受蒙骗。为节约成本,少数经营者把消费者送来的衣物用水洗,而不是干洗,还有的干洗店买了一台小型的干洗机充门面———虽然高档衣料的干洗和水洗区别很大,但很多店主还是“鸵鸟”式的愚弄顾客,于是纠纷大起。二是少数洗衣店设备不全或以假乱真,蒙混过关。有的干洗店为了节约成本,购买一个熨斗,一个高压锅式蒸汽煤炉和充当干洗的滚筒式烘干机作为全部“装备”。而在店堂前则大加心思装饰门面,造成高档洗衣店的“门脸”。三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技术不过关。有些工作人员未经正式培训,不懂干洗衣物基本程序,致使被干洗的衣物剥色、变形或损坏,造成了不必要的纠纷。四是经营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尽到告知义务。一些衣物本身具有的自然磨损,干洗店在接洗该衣物时未看出或未明示给顾客,以致在洗衣后发生纠纷。
本报记者 尹浩洋 通讯员 田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