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冕王海燕)2008年前,十三陵全部残陵都将抢修一遍。昨天上午,十三陵又一座残陵———泰陵抢险工程启动。该工程已被列为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总投资3800万元。今年11月20日,这座已三百年未经修缮的明代皇陵,将基本重现其清乾隆年间大修后的状况。
自乾隆年间以来,三百余年泰陵基本处于自然状态。风侵雪蚀和人为破坏使该陵寝破败不堪。在现场,记者看到陵寝标志性建筑明楼城墙已凹凸不平,楼顶瓦片残缺不全; 恩殿遗址石条风化严重。市古研所所长韩扬介绍,此次抢修主要项目有归安碑亭遗存、 恩殿遗存,对现存残墙做遗址保护;对方城墙体城砖进行剔补,归安剔补宝城墙及内侧登城马道等。
“‘定格’才是最佳的保护效果。”韩扬说,解除古建安全隐患、延续古建“生命”的同时,为保持这项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施工将尽量利用原有建材,新材料也将按传统工艺制作。比如原建筑中的楠木将用国产硬柏木替代,但工艺将完全“复古”。作为工程重点———明楼将按挑顶揭瓦、大木维修、替换地砖、对城墙进行铆杆加固的程序,整体做到“修旧如旧”。
“我们将尽可能多地留下古建原件。”据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部分坍塌物间已构成支撑作用,所以前期并不易对古建进行大面积揭露性勘查,要等到本月底揭瓦后,才可确定内部替换木材等工程。对已不存在的明楼彩画,修缮将不会重绘。韩扬说:“我们将更多地维持古建现貌,留下历史的痕迹。”
据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聂友义介绍,为确保抢修资金到位,特区已从定陵等开放景区门票收入中,筹集专项资金。另外,此次抢修工程是针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抢修,修缮后的泰陵将同德、康、献陵一样,实行封闭管理,暂不对外开放。
近年来,十三陵残陵修缮的脚步丝毫没有放慢过。除早年修缮过的长陵、定陵、景陵外,明十三陵已先后启动昭陵、献陵等修复工程。其间,特区专门聘请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国家级规划建筑专家郑孝燮等为明陵抢修工程顾问。今后,十三陵特区还将有计划地启动茂陵、裕陵、永陵修缮工程。
昨天,明十三陵泰陵抢修工程拉开序幕。本报记者方非摄RJ195 新闻链接
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樘及皇后张氏合葬墓。以温良恭检著称的孝宗是明中叶的一位贤君。其生母纪氏原为宫中女史,被宪宗私幸后,曾受到当时受宠的万贵妃多次加害,幸亏宫女、太监保护,孩子幸免于难。直到成化十一年,已年满六岁的朱祐樘才与宪宗相认,并最终登上皇位。也许正因为幼年坎坷经历,即位后的孝宗勤于理政、礼贤下士,史称“弘治中兴”。值得一提的是,孝宗终其一世身边仅张皇后一位嫔妃。
网络编辑:刘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