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人一小时消费近2万元———昨天,参加北京市旅游局“三八节逛北京”活动的80余名外国驻华使节夫人,在北京厂的商品销售柜台前流连忘返。手镯、戒指、小花瓶……这些简单的景泰蓝工艺品,是这个特殊旅游团的主要采购目标。
如此巨大的购物能力,足以让北京诸多知名景区点的旅游商品销售柜台“眼红”。市旅游局最近公布的北京旅游景区旅游纪念品经营状况调查显示,在包括故宫、颐和园在内的北京11家主要景区中,每名游客在旅游纪念品上的花费平均只有1.17元人民币。其中,故宫的人均消费只有0.71元。一个月难卖一件纪念品
据北京厂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个使节夫人团的消费能力与平日接待的普通入境旅游团差不多。“20人的团在我们这里消费个万儿八千的情况很常见。”他说,因为厂的游览还包括工艺制作参观,所以很多亲眼见过景泰蓝制作的游客,都想以购物的方式留个纪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旅游纪念品的消费。记者昨天在厂商品销售部收款台前看到,大多数人的购物金额都在200元以上。
不过,像这样的购物情景在旅游景区并不多见。据北京市旅游局针对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天坛公园、野生动物园、中华世纪坛等景区所做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11个承担着最主要游客接待任务的著名景区,游客在旅游纪念品方面的花费仅为每人1.17元。其中,天坛公园人均旅游纪念品花费为0.36元;故宫、颐和园和十三陵等优秀景区的人均花费在0.6至0.8元,“与其巨大的游客流量和巨额门票收入形成鲜明对照”。
“冬天卖热饮,夏天卖冷饮。”一个著名旅游景点商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商店销售最好的两样东西,至于旅游纪念品,通常“一个月卖不出一件也是常有的事儿”。市旅游局统计,大部分游客的旅游纪念品消费仅占其在景点总花费的10%-15%。两故宫纪念品收入悬殊
来京游客“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并非因为北京缺少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北京市旅游局局长于长江分析,这与旅游纪念品制造者与市场脱节、销售者与销售渠道脱节有关。
“这两个脱节造成北京旅游纪念品生产出来后就被养在深闺,无法进入市场;而一些销售渠道资源又没有被好好利用,使得真正的旅游纪念品销售商无法以最顺畅的渠道将商品销售出去。”于长江说。一位使节夫人在北京厂参观的时候就问记者,为什么她从没在北京的旅游景点见过这些特色工艺品?
北京市旅游局的调研报告称,由于北京各旅游景区大部分是由皇家园林沿袭下来,出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认识,管理者往往只把旅游纪念品作为一种陪衬,各景区主要还是靠门票和租赁摊位取得收入,而不把旅游纪念品销售当回事儿。与此同时,因为景区处于垄断性地位,以及景区消费者具有流动性大的特点,所以多数景区都将园内商品定出高价,并且抱定“没有回头客”的想法,使得游客逐渐形成景区商品价格高、质价不相称的印象,进而抑制了游客的购买欲望。统计显示,目前北京绝大部分景区的旅游商品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则认为,旅游产品结构政策重旅行社宾馆建设,轻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使得旅游购物市场变得“散、小、乱、差”,也是造成旅游纪念品滞销的一个原因。“旅游景区应该仿照景区出让经营权的做法,将纪念品市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选择若干景点对纪念品实行连锁经营。”该专家表示,北京景区旅游纪念品尚有很大上升空间。有关统计显示,台湾故宫年旅游纪念品收入约合人民币3亿元,而目前北京故宫的旅游纪念品收入仅为500万元。本报记者张迪
网络编辑:张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