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6岁的花季少年小海(化名)曾经有个幸福的家,可是一次在歌厅“挥金如土”的经历让他走上了盗窃的道路。在劳教所的收容教养生活期间,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成了他最大的愿望。今年3月3日,仍在收容教养期间的小海终于实现了梦想———重返校园,成为我省首个未成年人所外“试学”者。
歌厅潇洒改变人生
3日一早,记者见到了小海。这个清秀的男孩显得非常激动,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来没敢想过还有机会重返校园,他要好好地谢谢管教所的每一位民警,是他们让自己有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小海出生在大庆市一个干部家庭。因为是独生子,小海倍受家人的疼爱。从小,无论小海提出什么要求,他的父母都极力满足,花钱更是有要必给。小海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2004年秋,小海读初三,他开始经常到网吧上网。就在这时,小海遇到了几个从前的同学,并和同学一起吃喝玩乐。
一次,小海的一个同学提议要带小海到歌厅潇洒一下,让小海见识一下世面。
在歌厅内,几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不到一晚上就花费了一千多元。小海见此情景非常羡慕,同学告诉小海这些钱都是他们偷来的,不花白不花,并建议小海和他们一起大干几场。因为害怕,小海拒绝了同学。此后,小海的同学频频请小海吃饭,小海觉得不好意思,想回请一下,但是却没有钱。在同学几次建议下,小海终于答应了和同学一起偷盗。
2005年2月,小海和三个同学来到大庆市龙岗地区一居民家中,由小海望风,其他几人砸破该居民家窗户,入室盗走6000元钱和近7000元的财物。这让小海觉得欣喜不已,于是,他开始为同学望风,合伙从事盗窃、抢劫,先后作案近20起。2005年4月的一天,小海被警方抓获。随后被收容教养。
高墙内渴望上学
小海的管教民警告诉记者,小海刚刚被收容教养时情绪非常低落。当时小海一方面对自己被收容教养,同伙还逍遥法外(在逃)心里感觉很不平衡;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以后很难见人,他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小海的表现让管教心急如焚,及时和小海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小海的父母也多次从大庆来哈尔滨开导小海。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海知道很多人都没有因为自己犯法抛弃自己,他渐渐地振作了起来。一日,不愿言谈的小海终于主动找到自己的管教交流思想,并表示愿意按照劳教所的互助活动方式,帮助一些文化水平很低的孩子学习。每次有伙伴不爱学习,小海都一次一次地劝导、鼓励,帮助好几个连名字都不会写的孩子学会了写字。
一段时间后,小海达到了开放式管理级别,可以在活动室、图书馆、操场等地自由活动了。此时的小海,每天都会早早地出现在劳教所的图书馆内。小海是初中文化,尽管这里的图书很多都是小学的教材,但是小海还是认真地阅读着每一本书。这里的书看完了,小海就找到管教,请求管教同意他的父母给他拿些中学课本看。
小海的表现越来越好,可是细心的管教却发现小海并不快乐。一次小海在和管教交谈时感叹道:“如果自己能够回到学校该多好啊!”原来小海在看以前的课本时发现很多题都不会做了。他非常怀念上学时可以举手问老师的时光。
良好改造梦想成真
小海渴望上学的想法感动了所里的领导,于是大家决定帮助小海重返校园。经过多方联系,劳教所的民警们找到了大庆市某职业高中。但是,起初,学校对小海还在收教期间的身份有所顾忌。于是民警们一次次和校方进行沟通,最终学校给小海下发了录取通知书。
省戒毒劳教所的副所长张平告诉记者,司法部出台了创办劳教特色的办法后,像小海这样所外“试学”的未成年人还是首例。张副所长说,所外“试学”要有严格的标准,小海在矫治中,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非常优秀,而且获得了减期的奖励,其家长又能够担当帮教的工作,所以,劳教所和公安、街道办、接收学校以及家长签订帮教协议后,经过批准,小海才获得所外“试学”的待遇。
张平副所长还告诉记者,这些被收教的未成年人解教后的归宿问题一直是他们关注的问题,这些孩子应该得到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爱和帮助,社会要多给他们一些重新学习和就业的机会。张副所长说,在劳教所还有很多孩子希望像小海一样重返校园,但是劳教所内有近七成的孩子是单亲或无父母,其解教后的归宿都让人担忧,更不要说所外“试学”了。(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