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缺乏体力劳动的人最好每年献血一次———
编辑说话:日前在南京发生了这样一件事:18岁的女儿自愿无偿献血,母亲因怕影响孩子发育竟气急败坏地打了采血员三个耳光。而3月7日上午,三名清华女大学生主动到北京市血液中心无偿捐献了250毫升血小板。 该中心机采科主任祝瑞泉说,定时献血无损健康,更不会影响年轻人的生长发育。
献血前的查体结果显示,很多人年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会使血液稀释,降低血脂。因此,那些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的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献血一次。这样既保障了身体健康,又帮助了他人。
献血根本不会使人“伤元气”
北京市血液中心机采科祝主任介绍,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毫升~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定期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反复献血还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黏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黏血症。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黏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另外,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黏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长期定量献血不会影响造血机能
长期、定量献血会对人体造血机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献血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间,有关专家调查了107例在1年~25年间的献血员。献血间隔3个月,献血量300毫升(少数400毫升),发现除红细胞系统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就是说骨髓中除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外均未影响其他造血系统。这说明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无影响。
五大原因导致献血反应
有关专家用了整整两年时间,观察了42359献血人次,发生晕厥等献血反应84人次,占献血人次的0.2%。所有人次经对症处理和必要的护理后,献血员均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专家分析,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有五个方面:
一、精神过度紧张。专家建议,对精神紧张者,除宣传献血常识外,在采血过程中与其聊天分散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献完血,下次就不那么紧张了。
二、空腹献血。专家建议,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
三、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专家建议,休息好再献血。
四、采血不顺利。专家建议,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
五、晕车后献血,晕车后采血晕厥,实际是晕车症状的继续,采血是诱因。专家建议,可喝点热水,吃些可口食物,如水果等,到户外散散步,呼吸些新鲜空气,症状消失后再献血。发生七种情况暂不能献血
1.半月内拔牙或其他小手术者。
2.妇女月经前后三天,妊娠期、流产后未满六个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满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肠炎病愈未满一周者,急性尿道感染病愈未满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满三个月者。
4.某些传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满半年者,伤寒病愈未满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满二年者,疟疾病愈未满三年者。
5.近五年内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较大手术后未满半年者,阑尾切除、疝修补术、扁桃体手术未满三月者。
7.皮肤局限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一周者,广泛性炎症愈合后未满两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