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61岁的陈婆婆昨日走出高墙,记者一路陪同
文/图 实习生 张艳芬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邓慧
白发飘飘,健步小跑。昨天下午,61岁的陈婆婆留给了广东省女子监狱一个自由的背影。
这个“三八”节,我们陪着她,一路回家。
借电话告诉老公要回家
“直到今天中午,才知道自己可以回家!”听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念到自己名字时,陈婆婆有点愣住,那个有人暖被窝的家,已经离开五年多了。
“陈婆婆,你找到接班人了吗?”原来,婆婆还是这里的“文艺骨干”呢,排小品、编舞蹈、指挥大合唱样样出色。
办理出狱手续的几十分钟里,大墙里每一个碰到她的人———狱警或是狱友,都亲热地和她打着招呼,替她高兴之余又有一点点的不舍。
16时,大墙的铁门准时打开,陈婆婆迫不及待冲在了队伍的前头:回家,回家,回家……门外早已站满等待亲人的家属,可是,没有老伴的背影。“他还不知道我今天要出来呢”,陈婆婆不介意,借来记者的手机拨通了老伴的号码:“喂,老李啊,我是陈××,你老婆,我要出监了!你现在马上回家等我!”
她说得很大声,往事浮现眼前———
早年贪污公款30多万元,一名同事因此挟款潜逃,后来同事被捕并被判了无期徒刑,陈婆婆心里不安,自首认罪,换来了10年有期徒刑的判决。
临老进监狱,她非常努力地表现,获三次减刑。 快到家让老公准备火盆
白云区竹料镇的路边,一辆“越秀南专线”的巴士从我们身边飞奔而过,陈婆婆竭力招手大呼遗憾———她家就在越秀南。
“沙河的,不对不对!”“天平架的,不对不对!”
“哎,你们去哪里的?”陈婆婆猛力拍着车门,走近一看才知道自己“摆了乌龙”,那可是别人工厂的班车呢。
几分钟的等待对她来说颇为“漫长”,最终盼到了“越秀南专线”的时候,这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完全忘了自己会晕车,在夕阳的余晖里,一直微笑着,眼睛一直望向那离家越来越近的前方。
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了终点站。虽然胃里“翻江倒海”,可婆婆还有紧要事,又借来记者的手机———“老李啊,我在越秀南了,快准备个火盘烧张纸让我跨过去”。
染发后才让女儿来见面一楼,二楼,三楼,铁门外一只“火盘”在等着她。
“欢迎回家!”陈婆婆的老伴老李一把点起盘中的纸,“快点跨过去,以后统统的霉运就会灰飞烟灭了。”随后,老李捧上一杯热茶———“老婆,喝茶。接到电话,心情好激动啊。”65岁的老翁说起话来突然像一个小伙子。
“其实,我昨天有想过今天你可能会出来的,后来又觉得应该不会提前吧,早知道我就过去啦!”老李反复唠叨着这话儿,责怪自己没有去接妻子。
老李心疼妻子,“进去这些年多了很多白发。”
陈婆婆认真告诉记者,宽容和忍让是监狱干警教会她的最大财富。她以前脾气暴躁了点,可在里面曾经帮助过一名残疾人一年,让她获得了第一次减刑。
陈婆婆说,她今晚要吃烧鹅,要去买染发济自己染头发———挑剔的她担心发廊的染发剂不好呢!她还特意给住在广州的女儿挂了个电话,让她今晚别来家里,等她“扮靓”后再来……
(观宇/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