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肖春飞报道
低成本影片《撞车》荣膺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三项大奖,同样是低成本的《断背山》帮助李安成为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华裔导演,这部影片同时还拿下了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作曲类奖项。
低成本影片成为奥斯卡的大赢家,无疑给深怀“奥斯卡”情结的中国导演上了一课:奢华并不能帮助他们走向奥斯卡,中国影片现在最缺的不是钱,而是内容。
若干年前,代表中国电影界共同心态的一个“观点”是:如果也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大投入,中国影片也可以拿奥斯卡奖。现在,中国电影总体投入虽然远没法跟好莱坞相比,但张艺谋、陈凯歌等“大腕”导演已跻身“亿元俱乐部”,他们拍的大片,雄心勃勃地要进军奥斯卡,但结果是:纷纷折戟,黯然而归。
世界电影艺术百花齐放,中国电影虽然不必以奥斯卡奖为自己的唯一标杆,但奥斯卡奖作为世界电影最有影响的奖项,颇能揭示世界电影潮流的趋势,提示在社会思潮和大众趣味影响下电影艺术类型、流派、技巧的演变和技术的精进。《撞车》与《断背山》之获奖,正是写实作品的胜利。
其实,从美国之外的包括威尼斯、柏林、戛纳等几个影响广泛的电影节近几年获奖作品情况来看,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在写实题材中展现丰富的人性,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的主导价值取向之一。
相比之下,近年中国导演的大片偏离现实主义题材久矣。过去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立场、倾情于人文关怀的大导演,却热衷于拍一些自己并不熟悉、脱离中国文化之“根”的东西。
“跟风”似乎成了这几年中国一些名导演的风格,《卧虎藏龙》获奖了,于是武侠题材大热,《英雄》《十面埋伏》出炉;《指环王》获奖了,于是催生了“魔幻热”,例如《无极》。
不知道《撞车》与《断背山》之获奖,会不会在中国电影界掀起一股写实高潮。今天的中国,正在提供无穷无尽的动人题材:现在的中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变化带来的人口大迁移,传统大家庭的瓦解,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正在急剧变化中……
例如,刚刚在上海落幕的中国作协六届六次会议提出,2006年,作协应“催生”更多关注三农问题的文学作品。知名作家铁凝认为:“关注三农问题,将给中国文学提供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
中国电影发展要想迎来广阔的空间,光靠外形奢华而内容苍白的“大制作”,明显是不行了。毕竟,打动观众与评委的,是能够触动人们心灵的故事,而不是钱堆出来的华丽的外壳。
新华社上海3月8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