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本期人物/周嘉
他是一名中医师,“改行”写小说。他的长篇小说《等他》让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流泪,并主动为小说当起了推广人。当许多人认为这意味着小说离诺贝尔文学奖不远时,他却说——我的医疗技术比文学水平高 他的小说让马悦然流泪
昨日,四川达州市作协主席周嘉给本报记者发来电子邮件。他将应邀前往重庆,将他的一部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力赞的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
这部名为《等他》的长篇小说,写了4位二十多岁的青年面对贫穷和落后所做的不同选择及不同的挣扎经历,堪称一首底层人奋斗的赞歌。
前年初,该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立即受到国内文坛的好评。人民文学出版社前社长聂震宁、著名作家蒋子龙都赞其为“奇文”。
当年3月,马悦然先生在从瑞典飞往台北的途中,偶然获赠了这本小说,当即在飞机上看了起来。看到动情之处,竟“真的流眼泪”了。一下飞机,他就将其推荐给了台湾的一家出版社。
回到瑞典后,马悦然又将该书推荐给他的学生、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主任罗多弼教授,希望他也“有机会看一下”。
至此,马悦然似乎还觉得不够。他更萌生了和作者聊一聊的愿望。通过在中国的朋友得到周嘉的电子邮箱后,他从瑞典给周嘉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
周嘉不敢相信,年过八旬的马悦然会给他写信。一来二往,短短50天不到,马老便从斯德哥尔摩发来了6封电子邮件。
因为马老已去世的妻子宁祖是四川人,他便自称“四川同乡”,让周嘉按四川方言叫他“马老头儿”。马老说,他希望这部好作品能被更多的读者看到。
他是国内首个“医药分家”的个体医生
除了作协副主席外,52岁的周嘉还有一个身份:达州市中医学校教师。
他是当地最早拿到主治中医师职称的人,他的一部以散文笔触阐释中医的《大话中医》,一上市就热销,仅仅一个月,新华书店网站首页就打出该书“暂时缺货”的公告信息。
拥有中医师职称及行医资格证后,周嘉常给人义务诊病。可以说他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了“医药分家”的“个体医生”:他看病只开处方不给药,且不收分文诊治费,病人拿着他的处方径直到药店买药即可。
作为一个成功的中医教师,周嘉深爱着他的这份职业。
然而,酷爱写作的周嘉,也常常受这个爱好的“驱使”,在国内多家杂志上“舞文弄墨”。他曾得过《散文》杂志主办的“全国散文大赛奖”的奖项,中篇小说《乞丐》被刊于《芙蓉》等文学期刊。
为了写小说《等他》,6年前周嘉毅然办了内退,告别心爱的讲台,去体验真正底层人的生活:街头揽活的“棒棒”、建筑工地的苦力、遭人白眼的乞丐、小煤矿的矿工……
不管以什么面目出现,周嘉从不亮身份,乞丐就是乞丐,“棒棒”就是“棒棒”,都来真格儿。他说:“他们就是我,我就是他们。”
正因如此,《青年文学》前总编赵日升对他的作品《等他》才有了如此评价:“真实,扎实……是为人民请命的,绝不是当前众多文人的无病呻吟。”
他的人生多面传奇
在达州人眼里,周嘉不仅仅是成功的作家和教师,他简直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传奇人物。
周嘉的歌也唱得不错。他曾将自己改曲、改词并演唱的《嘉陵江船工号子》录音带寄给著名歌唱家王昆。王昆听后非常欣赏,从此每年给他寄赠节日贺卡。1999年,“人民艺术家王昆”一套七枚纪念邮票首发时,王昆又将珍贵的首日封寄给他。这首歌后来被到了网上。
周嘉从不攒钱,在中医学校所得工资,1/3都资助给了贫困学生。家里除一台电脑外,找不出一件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家具。
布衣布裤、脚蹬解放鞋,周嘉多数时候以这样的打扮亮相,他看起来更像个农民。为这,有些单位的门卫总以为他是来找工作的民工,而将其拒之门外。
至今未婚的周嘉,有更多的自由体验各式人等的生活,而他最多的时候是当乞丐。
15年前的冬天,周嘉首次尝试当乞丐。衣衫单薄的他想在铁路边的一个工地要水喝,一个工人没吭一声向他走来,他以为别人要打他,就赶紧跑。结果那人直追了2里多路才追上他,原来他想送他一包衣服御寒。那个人很郑重地对他说:“人是没有高低贵贱、等级区别的。”
就这一句话,将他引入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从此,他把当乞丐看作是回归自然、挑战极限、反抗世俗、交流爱心的一种方式。
在给记者的多封电子邮件中,他都自称“是一个认真的乞丐”。
【追问】
记者:马悦然先生很欣赏您的《等他》,这是否意味着您离诺贝尔文学奖不远啦?
周嘉: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认为我认识了马悦然,就与诺贝尔文学奖有了某种联系。有家文学杂志的主编也曾提醒我,让我珍惜进入马悦然视野的机会。但我从没想过要得诺贝尔文学奖。写完作品《等他》后,我发现,体验过程中得到的感触,比获诺贝尔文学奖更有价值。
记者:您认为自己的文学水平和医疗水平,哪个更突出些?
周嘉:我曾为5万人次义务诊病,我亲眼看到他们恢复健康后流露出感激的眼神。但我的普通读者到底有多少,他们如何评价我的作品,我不知道。所以,我觉得自己的医疗水平比文学水平高。
记者:您选择这样的生活,有遗憾吗?
周嘉:从来没有。相反,我感到很得意的是,我能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而且碰到了很多好人。你看看自己的周围,有几个人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呢?
文/人物记者吕所知 实习生陈巧艳
图/周嘉提供
线索提供/张宏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