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新快报讯(记者 吴璇 实习生 黄慧芳 通讯员 丘秉春)一年一度的南海神庙波罗诞庙会昨日开幕,民间艺人各出绝活,在传统工艺注入了新鲜科技元素,让逛庙会的市民大饱眼福。开幕式上,黄埔区政府与广州市文化局签订协议,广州民俗文化节永久落户黄埔。
民间工艺波罗鸡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历来都是逛波罗诞庙会的广州人最青睐之物。在昨日的庙会上,来自广州各处的手艺人争相竞技,摆出自己的波罗鸡。不少人已“改良”了传统的波罗鸡,为其注入了声控、闹钟等元素,以新的功能与传统波罗鸡的精细做工一决高下。
记者昨日在通往南海神庙的一条小路沿途看到,路两边摆满了牛皮鼓、风车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而最多的要数“保留项目”波罗鸡,庙内临时搭建的一条“工艺品街”内也摆满了形态各异的波罗鸡。来自荔湾区的谭师父因为其摊档上的波罗鸡“会叫”而吸引了记者。“我的波罗鸡与别人的不同,会叫的。”谭师父很自豪地说,只见他随手拍了一下手,波罗鸡真的叫了起来,而且叫得非常逼真。原来,谭师父将波罗鸡进行了改良,泥模换成了泡沫模,模外粘的真鸡毛也换成了五颜六色的人工毛,还为波罗鸡装了一个声控器,只要一拍手,波罗鸡就会叫。
在另一些摊档上,南海神庙周围庙头社区的老艺人们则恪守传统。一位庙头社区的70多岁阿婆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学做波罗鸡,祖传下来的。“做波罗鸡很费神,我要在庙会前一个多月就开始准备,先在模上浇泥,干了之后取下并贴上鸡毛,这些鸡毛也要先洗干净,再晒干,最后才能贴上去”。
记者发现,来逛庙会的市民还是更钟情于传统波罗鸡。花10元钱买了一对波罗鸡的周先生说,“传统波罗鸡的制作有大量复杂的工序,代表了一种广州文化。而那些现代波罗鸡则是‘快餐文化’,很快就做好了,不能真正代表传统手工艺水平,所以我还是选择了老阿婆的波罗鸡。”
但也有市民认为,新的科技元素的加入表明广州的传统手工艺向前发展了。记者发现,谭师父的摊档前也不乏人问津,会叫的波罗鸡也受到市民青睐。 图:南海神庙的庙会昨日开始,龙舟说唱等传统娱乐节目又重现在市民眼前。陈海平/摄
羊城掌故知多D:波罗鸡由来
传说十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像真鸡一样清晨会啼叫。如果谁买到那只会啼叫的波罗鸡,就可以行好运,喜事连连。有一年,一个来参拜南海神庙的山区妇女,被五光十色的波罗鸡弄花了眼,她左挑右捡,不知买哪只好,档主便对她说:“挑只大的吧,大的声音大,远处也能听见。”那妇女买了一只大的带走,走到文园南边的田埂上,那只波罗鸡突然啼叫了起来,吓得她丢下波罗鸡就跑。第二天清晨,有个老农到田间劳动,听见鸡啼声,便循声找去,看见田埂上有只波罗鸡,就把那只波罗鸡带回家中。每天五更,波罗鸡就啼鸣,老农闻声而起,下田劳作,年复一年,逐渐富裕起来。人们说,是那只波罗鸡给他带来了好运。从那以后,每次波罗诞,人们都到庙会去买波罗鸡,以行好运。文园有一条“鸡啼巷”,相传就是当年老农拾获波罗鸡的地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