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记者 吴璇 实习生 黄慧芳 通讯员 励琨 亚明 海靖)南亚海啸中,一个小女孩运用地理课上学到的知识及早提醒岛上居民和游客避难,解救了100多人。而我国,也曾有一个8岁的小学生,根据平时学到的求生技巧解救了煤气中毒的父母。 应如何加强青少年的应急避险能力?越秀区部分政协委员建议,为该区学生开设应急避险课程,并把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避险自救能力教育纳入检查评估体系。
民盟越秀区基层委员会的委员表示,从当今社会现实来看,未成年人遇到突发事件或险情的几率大增,但只有极少数未成年人具备应对这些事件的技巧和方法,大多数幼童、中小学生乃至高中生都不掌握求生技能。学校和社会对这方面教育的松散和薄弱是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以及各区的中小学都没有把防灾、减灾、避险、自救等应急避险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的教育纳入正式课程。如小学,仅在学生放假前的法制安全教育时简单介绍;初中虽有“三防课”(防化学、防生物、防核),但涉及的实际内容往往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高中新课程虽有《地理灾害与防治课》,但只作为选修内容,很多学生都没有参加学习。“一旦遇上野外受伤、煤气泄漏或者地震,有多少人懂得应付或逃避呢?如果在系统地进行教育的学校里都没有掌握这些技能,到社会上又能进步多少呢?”一位委员说。
为此,民盟越秀区基层委员会的委员建议,社会、学校、家庭都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灾难逃生教育的义务,而这些教育,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开设最有优势。
他们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人力,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编写各种应急避险教育教材作为全体中小学生必学课程。同时还应把这种教育工作纳入检查评估体系,定期对学校进行检查评比,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各中小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并防治法制教育实行校长负责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