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昨日,叶光在江北他的办公室里向记者展示从辽宁买回来的 无注册针头。本报记者高科摄本报讯(见习记者蒋艳实习生刘睿婧)我市民间打假维权人士叶光接到报料后,只身远赴沈阳,对当地销售的“问题注射器”进行了一周的调查。最后,将调查结果举报给了当地有关部门。记者昨日获悉,当地部门已经受理他的举报,并展开调查。
问题针头搭着针筒卖
2月初,叶光接到来自辽宁沈阳的报料称,在当地销售的部分一次性注射器有问题。其中一种注射器包装上标明,针头最大直径为1.6毫米,而按照国家核准的标准应为0.45~1.2毫米。
叶转战上海、大连、鞍山等多个地区,购买了5个厂家生产的存在类似问题的一次性注射器。
调查显示,厂家多是只取得了针筒的注册证号,而针头没有,却将两者进行搭售。
辽宁药监已着手调查
叶光将调查结果和样品送到了辽宁省药品监督局。昨日,记者联系上了辽宁省药品监督局医疗器械管理处,一位姓杨的负责人称,已受理叶光的投诉,并已联合上海等地的药监部门进行调查。叶光称,他还会将此事向国家药品监督部门举报。
根据相关规定,医疗器械标签,包装标识一般应包括: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号、产品标准编号。另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