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到2008年,要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这让山东团的刘荣喜代表十分振奋。
作为淄博市灯塔民族村的党委书记,刘荣喜对改善农村医疗状况十分关注,他说:“农民最怕生病,因为农民没有医疗保障:‘一人住院,全家受穷’,‘现在全家攒钱,将来贡献医院’。 如果农民能像城里人一样看病报销,平常的日子就会宽裕很多。”
不仅仅是农村居民看病贵,近年来教育、养老、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如今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始终不足60%,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却大幅增加。到去年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4万亿元。人均储蓄达到万元,表明居民被动储蓄意愿高。
储蓄意愿高、消费意愿低,既在于消费环境不尽如人意,商业欺诈、假冒伪劣困扰消费;也在于一些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流通渠道不畅,消费者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更是居民对未来预期支出增加的担心。
一项调查显示,在城乡居民中,40%—50%的家庭将教育花费列为家庭储蓄的首要动因。在一些中小城镇和农村,子女教育开支占到家庭开支的七成以上。一些农村家长说,“供孩子读书,家里受穷,不读书,将来家里会更穷;”“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赌赢了,能为家庭换来幸福;赌输了,就要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来还债。”
社会保障方面,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只覆盖了城镇从业人员的1/3左右,进城务工的农民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也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国家财力的逐步增强,要把解除消费后顾之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针对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为城乡居民建立更加公平、支撑力更强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努力减轻居民的教育负担,特别是要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多发展面向普通居民的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只要后顾之忧解除了,老百姓就会放心消费,积极消费。
《人民日报》 (2006年03月11日 第五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