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重在战时防空平时防灾王月王伟愚
新报讯【记者王月通讯员王伟愚】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人民防空工作会议上获悉,从今年开始,本市力争5年内建成综合防灾、反应迅速、具有较强应急应变能力的防灾应急体系,力争在“十一五”末完成人防向民防转型。 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防空防灾应急指挥、防空地下室、应急预警报警等基础设施建设,地铁2号线、3号线及城市大型公建项目、交通枢纽和生命线工程建设都要严格按规定做好防护,具备相应的抗毁能力。
据了解,在天津地铁2、3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人防部门提出了人防设防方案,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均进行设防,并按战时防空、平时防灾,平战转换功能设计考虑,工程具有防空袭、防震和防火灾、风灾、水淹、雷击等功能。
地铁 2号线、3号线共计地下站35座,人防部门明确了重点设防站和一般设防站的位置及数量。在重点设防站设计中,预留了与人防规划的战时人员疏散干道连接以及与市指挥机关通信系统的接口。地铁工程的建设将形成以人防指挥通信工程为龙头,以地铁1、2、 3号交通干线为骨干,以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工队、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通道为主动脉的城市地下防护体系。
<责任编辑:张焱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