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产品、就业岗位、百姓收入都将增加优势产业发展带来好日子
本报北京今晨专电(记者鲍国之刘延军)本市优势产业的发展不仅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且将深刻影响和改变百姓生活,使百姓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王治平代表说,优势产业其实离百姓生活很近。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使人们的通信更加便捷、生活更加智能化;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使汽车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的进步,将使越来越多的百姓用药质量提高;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产业的发展,将有效地减少污染,确保百姓身体健康。优势产业的发展还将为解决就业,为各类人才创业提供用武之地,在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也将起到巨大作用。电子信息产业壮大三大产业增长点
未来五年,本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项目规划投资将达683亿元,总产值将达到3350亿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级技术中心将达53家,重点将巩固无线通信、新型元器件和计算机外部设备三大优势领域,壮大发展软件、集成电路和数字视听三大增长点,培育光电子和汽车电子两个新兴领域。同时,还将规划拓展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摩托罗拉、三星通信、三洋通信、中环半导体分离器件等公司的移动通信产品项目。汽车产业年产量提高到百万辆
未来五年,本市汽车工业的总产值将达1540亿元;汽车生产能力由年40万辆提高到年100万辆,保持全国最大经济型轿车基地的地位。主要发展一汽丰田、一汽夏利等公司的07款花冠等中高档轿车和X111、V210等新型夏利系列经济型轿车项目;丰田发动机、一汽夏利新增65万台中高档汽车发动机改扩建项目等。同时,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将达27家,每年推出汽车新品3到4个。并规划新增汽车发展的空间布局。化工产业一批大项目陆续启建
未来五年,本市化学工业的规划投资为1200亿元,工业总产值将达3270亿元。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将达46家。发展重点为油气开采、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等。重点项目包括中海油、大港油田等公司的海洋石油、陆地石油勘探开采项目;中石化天津公司的120万吨乙烯项目;天化、大沽化、LG化学、天碱等公司的氯碱及PVC产品、合成氨及线碱制品项目及塘沽盐场的日产30万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项目和新加坡凯发集团的日产1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等。冶金产业大无缝要做世界冠军
未来五年,本市冶金工业将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五年规划投资325亿元,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680亿元。其中天津无缝钢管系列配套产品产量将成为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最大、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同时,还将重点发展不锈钢管及大口径焊管、天铁集团、冶金集团和钢铁有限公司的冷轧板材、热轧薄板项目及精轧螺纹硬线材等高档棒线产品项目。生物医药产业靠自主创新做得更强
未来五年,本市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将大打自主创新牌,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将达55家。自主创新重点将放在发展津康制药、天药集团等公司的头孢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皮质激素、氨基酸、维生素等化学原料药项目;中美史克、中央药业等公司的化学制剂药产品项目;中新药业、天士力等公司的紫龙金、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黄芪多糖等中药产品扩能项目上。新能源材料及环保产业在阳光风力中“掘金”
未来五年,本市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产业将有较快发展。除重点发展锂电子电池和电池配套零配件产业化以及国家级锂电池研发中心、电源检测中心建设和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外,还将发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30MW柔性非晶硅太阳光电池项目以及太阳能板材以及风力发电设备等。再生资源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也将得到重点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减少环境污染。传统产业提升后进军优势产业
未来五年,本市将进一步改造装备制造业、纺织工业和轻工业等传统产业,力争经过发展,使其加入优势产业行列。“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纺织工业和轻工业的工业总产值将分别达到1250亿元、270亿元和128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将分别达到8.7%、1.9%和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