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受到代表们的极大关注,肩负重任的医院院长、专家的代表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昨天下午,浙江代表团会务组特地举行专题座谈会。
下午三点钟,小小的会议室就挤进不少记者,大家期待着。 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傅颂恕,首先要求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谈一谈。面对镜头,陈院长稍显紧张,停了一下说,怎么样减少病人费用,他认为尽量减少手术检查,兄弟医院要的检查结果要能共享;医院也不能盲目进高价药,增加病人负担。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院长吕帆代表则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次有个朋友找到她说,现在怎么看病呀,没病也要看出病来的。吕帆带了朋友一看,门诊部确实人挤人,环境也差。吕帆又带了这位看病的朋友去看医生,一看每个医生都有三四个病人围着。现在病人不理解医生,医生一上班,就是四小时坐在那儿。有时连厕所也没时间上,一上厕所,病人就发怒。“这医生怎么有这么多的事呀,我们等了好久了”。她觉得,病人也要换位为医生思考。由于病人对医生不信任,病人一出异常,其家属总认为是医生没治好,哪怕是正常的技术问题,也归为医疗事故。因此,除了医德,公众也要讲医疗道德。
沈爱琴代表说,基层政府要出资培养医务站的全科医生。一种是培养一批在校的中专人才,或者通过大医院专家培养,培养他们全科水平,“一分钱的药可吃死人,一分钱的药也可治好病”。其次是大医院要和农村的乡村医院挂钩。让大医院的医生下乡服务,也带动基层医务水平。
最后,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说,目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非常严重,太多的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也不平衡,集中在大医院,社区卫生基本没投入。现在都往大医院挤,小医院门可罗雀。她认为,以后要加强对基础医院的投资,逐级改变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现在可以先搞规划,合理布局。
(记者陈昌旭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