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廖卫华)“有罪则判,无罪放人”。昨天,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再次强调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昨天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代表委员们听取和审议最高法、最高检的工作报告。
贾春旺在报告中指出,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区别对待,对严重的刑事犯罪坚决严厉打击,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应慎重逮捕和起诉,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 去年全年共对29334名涉嫌犯罪但无逮捕必要、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等其他措施的,决定不批准逮捕;对14939名涉嫌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较小的决定不予起诉。
肖扬在报告中两次提到“宽严相济”。在报告开头,他介绍一年来审判和执行工作情况时,要求“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罪当判处死刑但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或者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依法判处死缓或无期徒刑。”第二处是在介绍2006年工作安排时,强调“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犯罪情节轻微或具有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的,依法从宽处罚。”去年,我国陆续曝光了佘祥林、聂数斌等系列冤假错案。肖扬说,今年,最高法院将进一步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制定和完善刑事证据规则,严格排除非法证据,防止冤错案件的发生。
最高法院常务副院长曹建明表示,“宽严相济”是一项重要的刑事政策,宽不是要法外施恩,严也不是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照刑法、刑诉法以及相关的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该严当严,该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稳、准、狠”的原则要求,真正做到“判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中国还不能废除死刑”
肖扬强调要慎用死刑确保人权
昨天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来到山西代表团,参加对“两高”报告的审议。小组讨论结束后,肖扬院长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新京报:肖院长,您在今天的报告中提到要完善死刑核准程序,请问何时能收回死刑核准权?
肖扬:很快的,我们正在做各项准备。
新京报:最高法院专门增设了三个刑事庭专司死刑复核,一共配备了多少名法官?何时能到位?
肖扬:几百名法官,陆续都能到位。
新京报:湖南省高级法院院长江必新代表在本次人代会上提交修改刑法的议案,提出对贪污罪、受贿罪等经济类犯罪逐步取消死刑,您怎么看?
肖扬:目前还不符合国情,不可能废除死刑。我国现行的法律没有相关条款规定要废除死刑。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保留死刑,但是我们要慎用死刑,确保人权。
新京报:有代表提出,希望最高法院能设立死刑豁免权,在特定情况下给死刑罪犯一个豁免,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肖扬:这是立法部门的事情,我不好多说。
新京报:前段时间发生在重庆“城乡居民同命不同价”案例反映出现在城乡居民赔偿标准不一致的现实,对此准备出台司法解释来解决吗?
肖扬: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新京报:原本列入本次人大会议要审议的物权法因故被延迟,您怎么看待?
肖扬:这是立法部门的事情,物权法是一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多听听群众的意见,没有什么不好的。
新京报:这次两会上很多代表提出了刑讯逼供获取的非法证据问题,对非法证据如何处理?高法是什么态度?
肖扬:绝对不能用。非法证据必须要排除。没有排除过的非法证据我们的法院是不能使用的。
新京报:据了解,最高法曾专门召开刑事重大冤假错案件剖析座谈会,请问该如何防范冤假错案?
肖扬:我们现在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是为了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比方说,死刑案件二审必须开庭,把死刑二审开庭和死刑核准程序分开,这就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发生。
新京报:最近两年以来,全国发生了很多矿难事故,听说高法正在制定矿难安全的司法解释,多久能出台?
肖扬:相关举措很快就能出台。
本报记者 廖卫华
部门说法
最高法回应四大焦点话题
死刑复核、执行难、审判质量、司法改革……这些是社会上广为关注的话题,也是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记者将其进行整理,转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迅速作出回应。
焦点1
死刑复核
死刑案件人命关天,死刑复核权何时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
部门回应:最高人民法院正在从思想认识准备、法律准备、组织人事准备和后勤保障准备等四个方面全面开展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已经调整了机构设置和分工,新设三个刑事审判庭,正在从全国选调法官。一旦准备工作就绪,最高人民法院将很快统一行使死刑案件的核准权。为了确保死刑案件的质量,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今年下半年起,二审死刑案件均应当开庭审理。对于人命关天的死刑案件,必须适用极为严格、审慎的审理程序。
焦点2
执行难
执行难被老百姓称为“法律白条”,不能不说这是个“顽症”。
部门回应: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执行难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今年上半年,全国法院系统正开展一次清理解决执行积案的专项活动。同时,将切实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尽快建立举报悬赏、执行告知、执行听证、债务人公示、特困群体案件执行救助基金、执行安全预案等制度;尽快建立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国家执行威慑机制;加强协作配合,依法严厉惩处暴力抗拒法院执行的违法犯罪行为。
焦点3
案件改判
法院案件改判率高还是低?将采取何种措施保证案件审理的公平与公正?
部门回应:评价案件的改判比例,应看其在所有生效判决案件中所占的比例。近年来,全国法院二审、再审改判占生效判决的比例在1.6%和0.3%左右。
所有案件的改判,一部分是缘于不同法院对法律的理解以及对政策掌握有差别;一部分是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了新变化,或有新的证据,影响了原判决对事实的认定。我们认为,法院依法对原审判决的改判是正常的,改判并不说明这些案件就一定是错案。
焦点4
法官违法
目前仍存在少数法官违法违纪问题,最高法院如何评价?
部门回应:确实存在少数法官违纪违法问题。为此,最高法将尽快建立健全与审判工作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确保司法廉洁与公正。这些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法官违纪违法案件的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势头正在逐步得到遏制。
据新华社
“宽严相济”要落到实处
人大代表杨景宇指出“宽严相济”政策须标准化规范化
本报讯(记者赖颢宁)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在审议“两高”报告时强调,要研究如何使这个政策落到实处,如何使之标准化、规范化。
杨景宇称,过去乱世用“重典”,而盛世则是“政简刑清、轻徭薄赋”,所以“两高”报告提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跟盛世的特征相符的。
杨景宇提醒,现在是社会矛盾集中期,如果“可抓可不抓,抓之”、“可杀可不杀,杀之”,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大代表张力建议尽快消除城乡居民司法歧视
死亡赔偿不能城乡有别
据新华社电全国人大代表张力两年来执着于同一个建议的提交,他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司法解释导致死亡赔偿城乡有别,建议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张力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解释将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区分为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造成公民在法律面前事实上的不平等,有违宪法精神。
张力代表建议,此项司法解释必须予以修改,必须尽快消除城乡居民地位上的差别歧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