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公布。2005年,全国有5.4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22.3亿株,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4万余个。“十五”期间,全国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27.5亿人次,植树120.4亿株,新建各种义务植树基地6万多个。 森林覆盖率由16.55%提高到18.21%,人工林面积达到8亿亩,居世界第一。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正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3月11日《人民日报》)
3月12日是第28个植树节,在植树节的前夕公布《2005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无疑很有意义,对于鼓舞全国人民植树造林和绿化祖国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但是,在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形式不容乐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未雨绸缪,以忧患的态度对待绿化成绩,多些反思,少些盲目乐观。惟有这样看待绿化成绩的意识,我们的绿化事业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些年我们的森林覆盖率一直在逐年增加,但是我们的生态效益是否也在增加,需要科学论证。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伴随着森林覆盖率的增加,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程度也在增加,去年中国全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475人死亡,紧急转移安置1570.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为5年来的最大值。现实和实践是检验绿化和环境治理成绩的唯一标准,效果在环境治理成绩的攀升中停滞不前或者倒退,究竟几分天灾,几分人祸,几分真治,几分假治?背后肯定有东西值得深刻反思。
我们的人工林面积达到8亿亩,居世界第一,这样的第一其实更让我们忐忑不安。由于人工林在调节气候方面的致命性缺陷———难以体现生物多样性而导致生态效益低下,形成了事实上的“绿色沙漠”。除了人工林,在我们的城市中已经形成了很多的人工草坪,这些人工的草坪不但难以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由于难伺候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和人力,而且草坪下是被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污染的土地。在绿化中人工色彩过于浓厚才是导致绿化成绩大而生态效益小的关键因素之一。绿化应该以恢复自然生态为主要目标,应该把非自然的展示减小到最小程度。应该从改善植被的生态功能出发,充分重视自然生态的研究和恢复,这才是科学的绿化意识。
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1.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设方兴未艾,大多数省会已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有些园林化的城市是靠巨额资金“堆”出来的,应该看到,一些城市的绿化部门绿化意识不科学,急功近利的绿化观念还存在着,城市绿化种树少、种草多;乔灌草搭配不合理;绿化层次感不够;植物多样性原则意识不强;生态效益不突出,实用功能弱;小区绿化毁绿建房的事情屡有发生。这一切就导致了绿化生态效益低下,而绿化生态效益低下造成了包括水等等能源、资源的无辜浪费。
绿化除了能满足人们视觉上的审美和精神上的休闲功能以外,绿化的目的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绿化为多种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这些动物又反过来促进植物种子的传播,控制植物害虫并促进土壤营养循环以及植被的自然更新和演替,减少植被对人类护理的依赖,减少对灌溉、施肥和杀虫剂等的需求;保持水土、降低噪音以及吸收烟尘和其他有害气体,即要通过科学绿化,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营建一种朴实无华、多样性高、生命力活、能自我调节的人居环境,具有强的竞争、共生、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强调水的流动性、风的畅通性、生物的活力、能源的自然性,以及人对自然的适应性和低的风险。
演替自然,交互共生。树+树≠森林,大自然做得最好,而且免费。与博大神秘的大自然相比,有时我们仍然像孩子一样无知和简单。这种简单的思维,让我们在制造了一片又一片的黄色沙漠之后,又在绿化建设中建设起了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沙漠”,绿化祖国、保护环境以及崇尚绿色的意识都很容易树立,但是最该树立的应该是“科学绿化”意识,如此,我们的绿化成绩才更有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