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指挥栾恩杰详解探月:绕地飞4-6天3次加速飞往月球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办公室成员、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谈到绕月探测工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关键技术突破时如数家珍地说,在工程初样研制阶段,我们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卫星轨道设计、飞行程序控制设计、卫星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月球环境适应性设计、远距离测控、应对月蚀设计等。
今年将完成“嫦娥一号”卫星的建造,年底待命出厂。栾恩杰指出,探月工程对中国航天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A .探测关
已建成巨型天线
首先是深空探测方面的突破。探月工程是中国首次进行深空探测。过去我们的卫星运行轨道最远的是“双星”,为7万多公里,而月球距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在深空探测方面就遇到了困难。我们现有的测发控系统使用的天线口径较小,而国际上深空探测使用的一般都是35米,甚至70米。由于我们的天线小,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接收到的信号就弱。现在我们已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在山东、新疆建设了较大的天线,通过增大天线口径,增加接收信号的能力。
B .刹车关
关键技术已突破
按照我们的设计,“嫦娥一号”卫星先绕地球飞行4-6天,经过3次加速后,进入第二个飞行阶段,飞往月球,即进入奔月轨道。在奔月轨道过程中,我们要进行2-3次轨道修订,如果有差异,就要进行适时修订。
最为关键的是,当卫星进入月球引力区时,要对卫星进行适时“刹车”,让其被月球引力捕获。“刹车”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卫星当时的位置和速度矢量是否正确。“嫦娥一号”必须及时“刹车”。如果“刹车”晚了,就要撞到月球上去;“刹车”早了,就会飘向太空。所以这是一项非常关
键的技术。我们经过反复的复核、复算,已突破了这个技术难题。
C .温差关
暴冷暴热何所惧
卫星在设计上还要考虑经受两次月蚀环境、月球表面温差等影响。在月蚀期间,卫星太阳翼帆板将得不到太阳光,一次能源供应就断了。因此,要解决月蚀期间的能源供应问题。另外,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很大,高温是130℃,低温是零下180-170℃。卫星绕月运行的周期大约2个小时,卫星要在300多℃温差的循环环境下运行,经受冷热环境的周期考核,卫星上的所有仪器设备都要进行完整的热设计。这个技术难题也已取得突破。
D .控制关
3个矢量已控制
要保证卫星正常工作,需要卫星上的探测仪器对着月球、太阳翼帆板对着太阳、通讯系统和指控系统对着地球,这3个矢量的控制很复杂,我们也已解决了这个问题。
E .仪器关
新探测装备开造
再有,卫星要对月球状况进行探测,首先要获得月球的三维影像,即三维照片。要用激光高度计、C C D相机、干涉成像光谱仪、伽马和X射线探测仪,以获取三维影像和月球有用物质的分布,还要用微波探测器探测月壤的厚度。因此有效载荷都是新研制的装置和设备,它们的工作特性要满足工程需求,其可靠性要满足一年的连续观测,这些技术难点的攻关都已完成,今年将开始建造。欣华
新闻链接
探月推动中国航天再飞跃
栾恩杰指出,探月工程攻克了许许多多技术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会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工程也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近期,国际宇航界都在探讨对深空、对月球的探测,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都提出了各自的深空探测思想,并作出探月的具体安排。我国的探月工程受到世人瞩目,也是一个对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的工程。探月成功必将对中国航天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栾恩杰说,卫星要往深空走,已有的火箭运载能力就不够了,必须用大火箭,推动了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其次,现有的测发控系统是针对近地轨道飞行器的,探月工程的实施将带动中国深空测控网的发展。第三,与近地观测卫星相比,探月技术将带动卫星平台和轨道器技术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太空轨道器作为天文观测的基地(如著名的哈勃望远镜),推动天文学的发展。美国就利用航天器来探测深空、外太空的状态,探求人类的起源,探求宇宙的奥秘。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