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发射瞬间,超高压气体产生强大推力将人弹射升空。1964年,火箭人彼得准备发射,吸引上千人观看。2006年2月28日,“火箭人”胡安整装待发,准备发射。
像007詹姆斯·邦德那样,背着火箭推进器,靠喷气的强大力量直冲云霄?这是很多孩子萦绕多年的狂热梦想。自上世纪50年代“火箭带”由美国贝尔航空航天公司首次发明以来,它就成为许多人靠肉身逃脱地心引力的依托。墨西哥人胡安·曼纽尔就是这许多人中的一个狂热拥趸,他家的后院成为他自主研发“火箭带”的发射场。
51岁的胡安·曼纽尔最近正在墨西哥城近郊的一块空地上准备他的第12次试飞。如果幸运的话,当他打开阀门,浓度为90%%的过氧化氢将按计划膨胀5000倍并转化为700摄氏度的蒸汽;如果幸运的话,接着他将被强大的蒸汽“发射”到数十米高的空中,并逗留30秒,成为历史上少数几个“火箭人”之一。
44年只为梦成真
胡安在自家后院捣鼓他的“火箭带”装置已经8年多了,并为此投入了超过50万美元。“我几乎驾驶过所有飞行器,像旋翼机、直升机、特级飞机等,”胡安说,“火箭带是最难的一种。如果你学会了用火箭带飞行,那你就能驾驶任何飞行器了。”
胡安想当一个“火箭人”,这个梦从7岁开始已经整整做了44年。“也许我会不记得上个星期干过什么,但我永远不会忘记44年前我第一次看到火箭带的那一刻。”胡安一边说一边在工作室里提取过氧化氢燃料。
1963年2月,美国宇航局首次在墨西哥城举办美国太空博览会,在所有展品中,最吸引眼球的非“贝尔火箭带”(俗称喷射器)莫属。两名勇敢的飞行者不可思议地被“火箭带”喷射到高空,并停留了整整21秒。胡安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得张大了嘴。博览会上一天有4次“火箭人”升空表演,小胡安缠着妈妈看了一次又一次,还不停地变换角度以看清“火箭人”的升空与着陆。
立志自行研发“火箭带”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在当年和小胡安一样有幸看过“火箭人”表演的人当中,许多人的生活并没有发生改变,他们如常地开着汽车或坐着公车,忍受着城市交通堵塞所带来的种种不便。然而胡安却不同,从那时开始,他那小小的脑袋里无时不在想着一个问题:“属于我的火箭喷射器在哪儿?”
1975年,胡安在20岁生日那天为自己列出了一个任务清单:1.自行设计建造出燃料生成机器;2.发明一种更有效的催化剂;3.设计建造更新理念的“火箭带”;4.自学驾驭“火箭带”飞行;最后,不要为此花光所有钱或丢掉性命。
“火箭带”一条龙服务
高中毕业的胡安既不是火箭科学家,也不是专业“火箭人”,常人眼里他只是一个平常连看到血都害怕的老头。但这个老头面对危险性十足的“火箭带”是却显得勇气十足,凭借对“火箭带”数十年不变的狂热爱好,他自学成才从业余变成了专家。
在他家,随处可见与火箭有关的半成品,有由火箭推动的摩托车,他说它能在5秒内从0加速到250码,还有以火箭为引擎的汽车,据说拥有22000马力。为了制作自己的“火箭带”,他让自己变成了“一个人的团队”:设计师、零件采购、制造商、测试员……他一人身兼数职,很是自得其乐。按照计划,胡安不久就能为其他爱好者提供燃料制作器、火箭带、飞行指南、技术支持等总值约35万美元的一揽子“火箭带”服务。
当被问到为何对“火箭带”如此痴迷,胡安表示是自小关于飞天的梦想让自己无法停止。“一旦你亲眼看过有人像超人般自由飞行,可不是在电影或电视上啊,你肯定会了解它所带给你的那种震撼。”
灵感源自科幻小说
许多见过“火箭带”的人都会有一种不真实感,因为当人穿上这个带有两个推进器的设备后,怎么看怎么像是一颗整装待发的火箭弹,像极了刚从科幻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你还真没说错,发明“火箭带”的灵感还真是来自科幻小说。不过驾驭“火箭带”可是难度系数超高的动作,一般人请勿轻易模仿。横空出世震惊世界
当上世纪50年代初第一代“火箭带”在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温德尔·摩尔教授手中诞生时,它看上去很像20年代漫画里超级英雄巴克·罗杰斯御用的太空飞行器。摩尔的“火箭带”研制得到了来自美国太空计划的全力支持,太空计划为此派出了物理师、生物工程专家、专业焊接工、机械师等专业人才。到了60年代初,在美国军方的鼓励和财政支持下(当时军方看好“火箭带”能提高步兵的灵活移动性),摩尔制造了第二代“火箭带”,首次使用过氧化氢为燃料,在1961年4月20日由飞行师比尔·苏尔特飞行成功,并将滞空时间延长到20秒。第二代“火箭带”使用两个钢罐作为燃料容器,并配有帮助燃料转化为超热蒸汽的催化剂。在整个60年代,苏尔特和“火箭带”成为全球最引人注目和景仰的明星。
然而1969年摩尔却因心脏病去世。他的离开让关于个人飞行器的研究计划停滞下来,相关项目的资金也逐渐干涸。在之后一段时间里,“火箭带”研发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几乎所有的设备都只是在摩尔的设计上稍有改动而已。曾在奥运会上表演
不过到上世纪80年代,摩尔的御用“火箭人”比尔·苏尔特重新燃起了人们对“火箭带”的狂热,这时“火箭带”已主要用于全球的展览和表演。苏尔特用“火箭带”飞行过上千次,他不仅在当时的美国总统面前表演过,还在第一届“超级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让数万人见证了他仿若超人的“飞天”绝技,连美国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都为此深深着迷,他甚至还在自己的《Dangerous(危险)》巡回演唱会上租用了“火箭带”,出来的效果就像是迈克尔自己从舞台上飞下来一样。
1995年,“火箭带”迎来了它的第三个春天,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工程师小组在贝尔火箭带的基础上制造出升级版的RB2000火箭带。重新设计的火箭带比贝尔火箭带飞远50%%,滞空时间也由原来的20秒增加到30秒。
目前纪录:26秒弹射50米
2004年4月,41岁的美国人埃里克·斯科特完成了一个创举,他只用了26秒钟,就使“火箭带”将自己弹射到离地面约50米的高空,与地面的距离相当于13层楼那么高,这一高度比他本人此前的飞行高度高出2倍。
“整个过程都进展得很顺利,当达到最高点时我还在空中来了个小小的转体——360度的转体,很是有趣。”飞行固然有趣,但着陆却难度更高,“不管飞行有多优美,而落地才是关键。”
昂贵刺激:花50万感受骑车上天
现在,如果你想请“火箭人”为你表演一次,30秒的升空需付费2万美元;而如果你想像胡安那样自行研制,他已经为此花费超过50万美元。当然,如此昂贵的价格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设备昂贵,其次是控制“火箭带”的技术含量极高,第三是因为它的危险性非常大。退役“火箭人”丹·斯科鲁德曾这样形容道:“控制火箭带就好比骑一辆单轮脚踏车上天。”而苏尔特则将其比作“站在游泳池里的大充气球上”,在高速上升的状态下,任何一个轻微的调校都可能使路线严重偏离。曾是飞机驾驶员的斯图尔特·洛斯自己研制过“火箭带”,他认为“火箭带”的控制阀是他所用过最精密的仪器。航空机械工程师弗兰克·迪克曼对此表示赞同,他说:“制作一套火箭带需要你了解工程学的许多领域,同时还要求你有毅力、勇气、时间,当然还必须得很有钱。
基本装备
喷嘴高温蒸汽从两个喷嘴喷出,制造超过300磅的推进力。
喷管顺着容器罐两侧安放,延伸到驾驶员手臂后方,由绝缘物质包裹,不会传热。
燃料罐两个,传统为铝罐,装有约23公升过氧化氢燃料。
控制阀打开阀门,高压氮被放出,挤压过氧化氢进入催化剂室与催化剂反应,生成高压、高温气体。
背带玻璃丝纤维制成,用于安放火箭背包,飞行员穿上它时,就可以自由地在地面上着陆。
飞行服由高弹性的玻璃纤维制成,防热性能卓越,避免操作员被烧伤。
“火箭带”原理
在短时间内使过氧化氢气体与催化剂发应,生成高温、高压气体,产生强大的推力将人弹射到空中。三个产生化学反应的成分
过氧化氢推进物
高压氮气
催化剂(含钐、硝酸盐等成分)
升空前检测
第1步检查燃料水槽,里面装有浓度90%%的过氧化氢,如果浓度不够将缩短飞行时间。
第2步检查定时器,让飞行员能够准确拿捏开始下降的时间。
第3步检查飞行服,要足够温暖,并能保护飞行员免受高温炙烤。
第4步检查控制杆,以便飞行员在空中控制移动方向。
第5步戴上耳塞。第6步打开氮气阀。
第7步最后一次确认飞行区域内有无电线、物体或小鸟等障碍物。供稿/《信息时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