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现在呀,一般医院很难见到青霉素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不光是医院,就是药厂也少有生产。廉价的青霉素不见了踪影,高价抗生素却花样翻新。
药品无限“升级”价格一路攀升
青霉素是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它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光明的时代。但如今,青霉素却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一些高价的抗生素药品取而代之。
“我们小的时候,感染发炎了,打一支青霉素管用得很。可现在一个小小的感冒去医院,医生却常常给配上几百块钱的药。”来自农村的傅企平说,每次去医院,他总会主动要求医生换掉那些据称“很灵光”的抗生素。
“作为第一代抗生素,一支青霉素针剂的价格仅0.6元至0.7元;而一剂量最好的抗生素却可以花掉上千元。”全国人大代表、浙医二院眼科专家姚克说,尽管它们彼此的抗菌效果有所区别,但无论对生产企业还是医院而言,高价药意味着高利润。
那些花样不断翻新的到底是些什么药呢?一位从事30多年医疗工作的医院院长告诉记者,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感冒药针剂,成本仅6角钱,加入一点其他药品成分后,价格狂升到150元到600元;几元钱的氟哌酸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药厂和药商将一些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在医药界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医院以药养医推动药价上涨
时至今日,青霉素仍然是物美价廉的抗生素。青霉素虽然少见了,而比青霉素售价高出许多的“兄弟姐妹”却多了。医院正是这些高价药物畅销的另一推手。目前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如此一来医院当然不愿去进低价药。兼具卫生部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高强感叹:“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姚克代表介绍,在大医院,药品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50%—60%;在小医院,药品收入可占到收入总数的60%—70%;而乡村医疗机构的收入则100%来自药品。他说,中国90%以上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在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以药补医成为一种必然。
斩断操纵黑手推动药价回归
双重利益驱动下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成为在背后操纵药价不断攀升的真正黑手。伴随着药品的无限升格,药价不断上涨,青霉素那样普通、便宜又好用的药被“淘汰出局”,看病贵难题由此凸现。
代表委员们呼吁:改革药品定价机制,有效控制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收益水平;改革“以药养医”机制,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完善补偿机制,切断药品销售与医院收入的经济联系;同时,遏制医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政府对医院收支实施有效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新华社记者张乐、雪莉、田雨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