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王振 上海社科学院科研处处长
程玮 同济大学环境专业 现任某贸易公司总经理
马子强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大学生事业发展部秘书长
本报讯(记者沈蔚实习生章舒莹)随着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建设步伐急剧加快,上海的外贸进出口业以每年百亿美元的增幅大踏步地前进。 然而,随着市场越做越大,外贸行业人才紧缺却成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能够走出国门“打客场”的人才更加紧缺。
会创新的人才有潜力
在贸易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的同济大学环境专业毕业的程玮,毕业后进入建材公司,期间接触了内贸行业。在美国进修MBA课程后,程玮选择了回国发展,并在朋友帮助下,成功开办了现在的公司,做起了外贸工艺品加工生产的生意。
程玮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很多做贸易的企业产品订单量虽然很大,但遇到在技术方面需要些许创新元素的产品,便明显力不从心。然而就工艺品来说,倘若从国外引进生产的话,其附加值是相当高的。
“入世后,贸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现在国内的一些贸易公司在产品方面只能做简单的拷贝、设计,创新相当不够。”
国际化市场人才紧缺
调查显示,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缺口5年内将达百万。按每家新增企业仅需10位外贸专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的经济类高校毕业生为13万人左右,即使这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也只有65万人,尚有100万人的缺口。
仅会外语是不够的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就业中心大学生事业发展部秘书长马子明认为,如今的贸易人才,仅仅会外语是不够的。青年贸易人才单靠学校的培训无法应对市场,他们必须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海社科学院科研处处长王振说,我们的贸易人才,目前只能适应国内本土化市场,能够走向国际市场的不多。“因此,目前要大力培养、开发、引进此类创新型贸易人才。”王处长说。 |